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引发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3期   作者:高艳波
[导读] 作为一名在有三十年工作经验的政治教研员,我经历了初中政治教材多次改变,最后一次是由思想品德又演变为道德与法治。
        高艳波
        黑 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为一名在有三十年工作经验的政治教研员,我经历了初中政治教材多次改变,最后一次是由思想品德又演变为道德与法治。每一次的教材改变,对于我来说都仿佛经历了一次阵痛,因为每次教材改变,我们必须要经过新教材培训,要熟悉新知识点,要重新设计课件等等。但是,每一次教材改变带来的阵痛,何尝不是一次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不是一次教学思想的升华,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新教材重难点有一定层次
        新教材知识重难点的设计与安排,都具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课程标准、以及教育形势的要求,合理安排,有详有略,处理得当。这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在第一、二、九课教材内容中,主要讲述宪法相关知识,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强化全体国民的宪法意识,提高国民对宪法的理解程度,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要求。同时是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三)心中有法,以及课程标准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三)法律与秩序作出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拿出大量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合理运用教法、科学利用课件,将这部分知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在初中阶段,学生领会宪法精神,形成宪法观念,自然就完成了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设定目标。
        二、新教材中教学辅助材料的设计
        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教学辅助材料,大体有五部分构成,即运用你的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与感悟、拓展空间五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这些材料的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仔细分析这些材料,我们会发现,这些材料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明确指出“尽量组合不同的类型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依据,科学使用教材资料才不失去教材编写者的本意。例如第一课第一框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运用你的经验中“小眉的周记”,学生在小学已经涉猎了一些关于国徽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该资料充分运用,进行导课,效果一定明显。又如在该框“阅读与感悟”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人权状况及相关法律法规,引领学生拓展知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第三课第一框题公民的基本权利中所设计的“探究与分享警察小郑的故事”,采取由学生讨论的形式,经过反复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降低知识点的难度
        本次教材改革,由于一些知识理论深度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该降低一些要求。同时,由于城市初中学生与农村初中学生的地域、领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不同,也应该有所不同。在教材中,有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款,学生记起来有一定难度,本着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学生明白道理就可以了,具体的条款以后有时间再记忆不是不可以的。农村中学的孩子,胆量小,平时所涉猎的知识面有一定限制,而且他们与城市孩子相比,不大爱表现自己,对他们而言就没必要提出太高的要求。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从本次教材编写可以看出,它要求教师必须认清教育活动的本质,还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导”同时,要学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关系中的主宰,是神圣不可动摇的。这样师生关系使我们已经缺乏创造力,我们还能让这些在我们的学生身上重演吗?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界定师生关系。也就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从地位的角度看,师生间是相互信任的朋友。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必须放下架子,主动接近、热爱、关心学生;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在与学生交往时,教师要主动走向学生,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和平相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权,努力去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条件,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从相互影响的角度看,师生间是相互促进的共生共赢关系。早在《礼记·学记》中,古人就曾提出过“教学相长”的观点。《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也就是说,在师生间,我们不应该只考虑,我们会给学生什么,我们还必须明白,我们在给与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引领学生学会方法的同时,他们也给与了我们新观点、新思维,新创造。据此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吗?没有他们的淘气、任性、错误,我们的头脑不就更僵化了吗?因此,大教育家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有道理呀。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从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的方面看,师生关系是互动交流的模式。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认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更有利的学习。教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能向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只有我们与学生有互动,有交流,我们才能明确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主动与老师交流,课堂气氛变的宽松、和谐。学生们主动向老师微笑,向老师打招呼,即使在课后,学生也能主动找老师交流。如果这样,你就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也将会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们的新课改才能真正实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