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花
广东省茂名市
【摘要】马克思曾说:“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这句话适合于家长,同样适合于教师。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育己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育己”,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身教 师德 师才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确,言传不如身教,有时教师给学生讲再多的大道理也是徒劳,而身教则是教育的法宝。身教是教师身体力行,是教师示范的实际行动,它具有很强的榜样性和效仿性,能以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育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正如著名作家杨绛所说:“‘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在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下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身教的示范作用呢?我觉得可以从“人品”和“学问”两方面去做学生的榜样。
一、师德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人品在教育中集中体现为师德,一个教师师德的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率先垂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教师是构筑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还要有如罗素所说:“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比如,在今年6月30日扶贫济困日,信宜市团委和信宜市慈善会组织为贫困学生捐款活动。在我校发出倡议后,班主任大多积极响应号召,其中有一位班主任还带头先捐款,在班会课和家长群里大力宣传:“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位班主任的举动,就是很好的身教,她不仅为贫困学生筹募了一大笔爱心款,更唤醒了学生的善良和怜悯之心,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相反,另一位班主任在得知学校的倡议后,义愤填膺地说:“捐什么款,我才不让我女儿捐,捐到的这些钱都不知给哪位贪官花了。”结果,他们班捐款为零。我们不能排除社会上确实存在贪官污吏的现象,但并不代表全社会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教育学生看清社会的本质,学会判断、选择,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输入正能量,引导他们心向阳光。只有一个具有正义、阳光的人,才能引领其他人穿越黑暗,寻找光明。事实证明,这两位班主任在开学初,担任的是同等程度学生的班主任,但不到一年时间,两个班的班风、学风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第一位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学生开朗活泼,好学有礼,成 绩优秀。而另一位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学生愤世嫉俗,出了什么问题,不在自身找原因,先怨家长怨老师,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学风差,成绩自然也差。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主任是一班之主,是班级掌舵人,其个性直接决定着班级风格,其人格魅力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谈吐幽默,所带班级便处处充满快乐,孕育着和谐;班主任性格干练,学生做事情也会雷厉风行;班主任喜欢博览群书,学生自然也喜欢与书交朋友[1]……反之亦然,科任老师亦然。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由对教师品格的认同,进而促进自己道德的同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和长效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2、注重用细节行动教育学生。
教师的师德并不只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1]
记得有一次我走上教学楼的楼梯时,看见有一个学生一路上来,见到楼梯上有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来。我问她:“这是你班负责清洁的公共地区?”“不是呀,”她笑着说。我和她一路爬梯闲谈,了解到她的语文老师是个注重做好小事的人:巡班时总会随手捡起同学们掉到地上的文具;看见走道的垃圾,会直接进教室拿工具去清洁;看见教室书柜上的书放乱了,会随手整理。老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学生们却记在心里,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另外要说的是,因为今年的新冠疫情,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改为在各班教室里云升旗,由班主任协助管理。有些班主任,在学校广播开始后,迅速在大屏幕上打开国旗的页面,并站在讲台下,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这些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学生也像班主任那样,抬头挺胸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庄严地向国旗行注目礼,让人感到满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而个别班主任,对每周一次的云升旗颇有微词,觉得没有必要,在升旗时要么站在教室走廊上打电话,要么随意站在教室后面,学生则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嬉闹谈笑,完全没有达到升旗仪式所引领的爱国教育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师这些看似区区的小事,实则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这种身教的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的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二、师才如旗帜,激励学生的行为。
教师的身教不仅体现在品德上,还体现在才学上。教师人格力量的形成,以教师德才兼备为前提。才学高深,知识渊博的教师比才疏学浅的教师更容易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输入,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专业知识,还要“广博”其它领域的知识。
1、用阅读精深专业,广博知识。
读书是最好的备课,一个老师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刘德水回忆说,自己曾在教授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时,学生提出诗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问道:“十余亩不小,七八间不少,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条件是不是很好?”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陶渊明放弃官职归隐田原的生活比官场还富裕清闲,那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明志形象就会有折损。
这个时候,刘德水的阅读量就发挥了作用。他给学生解说:“魏晋时期,一亩相当于今天的0.69亩。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五个儿子,再加上妻子,七个人。古代一尺约等于今天23厘米,一间房大概九、十平米,草屋九八间,不过八十多平米,小三居,还要住七口人,生活居住条件并不是很好。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刘德水还结合自己阅读过的《陶渊明集校注》、《中国历代诗歌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陶诗的深度》《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等10多本书。[2]这样不仅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理解更深刻,老师精深博学的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
另外,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沈元教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在数学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给我们讲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正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他讲授数学课中渊博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景润的求学道路,说明了教师的才学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学生虽然看不到教师阅读时的样子,但是教师爱读书会读书,他们可以从老师在课堂上的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中领略到教师的智慧、趣味和激情,心灵得到撼动,从而受到感染,喜欢上阅读。由此可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精深专业,广博知识。
2、用行动激励和感染学生。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空洞的说教历来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做人方面如此,在做学问方面也如此。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那么在学生面前,教师也应该这样做。湖南涟源市中学特级教师王寿山,一次他作自学成果汇报表演,其中一个内容就是由与会代表随机点背高中、初中教材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再由与会代表天南地北地提问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王老师流畅的背诵,对古诗文知识点的熟练掌控,让在场的师生无不叹服。老师的身教感染了学生,他们就会由对老师的敬佩和热爱进而迸发出学习的热情。这点,我也深有体会。
平时的早晚读,我习惯和学生们一起读书。学生读书时,我也拿着课本,穿梭在他们身旁大声朗读、背诵,有时有些古诗词可以吟唱的,我还会带着他们一起唱。所以,我所任教的班级,早晚读学生总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另外,我时常和学生一起同题写作,一起参加各种阅读比赛和征文比赛等,因为我的参与,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渐渐提高,当我们师生共同出现在领奖台上,学生阅读和写作欲望再次被激发,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班就有3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阅读和征文的各种奖项。学生从师而学,自然也会关注教师的智慧,关注教师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观察教师的学习姿态。教师时刻用行动来示范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运用,是我们激励和感染学生的最好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是教育的一种内化力,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端庄人品,提高师德修养,在学生心中播下诚实、正直、善良、好学的种子;学高为师,用渊博的知识去浇灌,让他们茁壮成长,灿烂地绽放,最终结出“德才兼备”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富金晖《谈教师的身教》[A]
[2]《读书对教师究竟有多重要》[ER/OL] 小学语文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