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助力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3期   作者:袁琴梅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袁琴梅
        四川省青川县房石九年制学校    四川青川     628112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进行记忆链接。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尝试借力“思维导图”,以“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路径,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意义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运用

一、背景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架构,将每堂课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关注数学能力之间的衔接和提升;学生要能够将零星散乱的数学概念进行联系,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二、构建“单元构架图”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尝试以基于“单元构架图”的教学设计为策略,利用“ 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和“学生单元构架图构建”,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意义学习。
(一)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是学生形成“单元构架图”的风向标
        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建联、整合,精心设计“单元构架图”,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单元构架图”设计更多的借助于教师本身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是运用理性分析思考的结果;从价值的角度来说,教师设计的“单元构架图”是学科知识结构“成竹在胸”的过程,是落实单元教学预期目标的行动指南,也是科学引导学生画“竹”的基础和前提。
        1.了解纵向联系,把握连续性。
        单元备课之前,教师先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把握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前后关联,在单元序列中了解该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明确其地位。
        
        2. 梳理单元知识,体现整体性。
        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章节内容将整个单元知识点呈现在“单元构架图”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单元知识“全景图”。在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的伸缩与展开功能,清晰地将单元知识点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见图1)
        
        
        
        
        
        
        
        
        
        
        
        
        
        
        
        
        
        
        

        图1
    3. 追溯知识衍变,突出联结点。
        教师在构建“单元构架图”时要追溯知识衍变,突出联结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因果、包含等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突破难点。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实质上也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延续,同时三角形“高”又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的延续等。而将“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画“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后续的画“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建立联结,不仅有助于突破画图的难点,提高画图技能,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底和高之间的依存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借力思维导图,渐次推进学生“单元构架图”形成
        学生“单元构架图”形成是一个不断在知识的梳理与整理完善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在联系,架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1.整理与表达中,初建知识框架体系。
        思维导图首先是一个梳理知识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将主要内容用“ 思维导图”画下来,或者按上课的流程回顾知识点,将其绘制成一课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根据“ 我梳理的主题是(    ),主要分(    ) (哪几块)内容。 我是这样梳理的:(    )。” 的句式有条理地描述,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整理与表达中实现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和记忆,初步建立知识框架。
        〔案例〕 夏添钰同学根据《平行与垂直》为“主题”思维导图(见图2)进行小结:“ 我梳理的主题是)(平行与垂直),主要分( 6块内容)。我是这样整理的:(首先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关系进行了分类,它可以分成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是平行的,相交的两条直线里面有一种特殊的相交是垂直……)
        教师通过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表述了解其对概念的把握:第一,该生梳理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回顾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二,抓住了整堂课的重点,在对关键词的分解中清晰解读了垂直和平行的概念;第三,通过自我举证生活中的例子把概念具体化,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图2
        “课导图”是学生对知识回顾、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梳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梳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
        2.承接与质疑中,建立知识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是借助于原有概念来定义新概念,直接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直角”是垂直的本质属性。新旧概念的建联可借助于思维导图来完成。
        (1)借用“原有导图”,实现新旧概念承接。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之前的“ 课导图”就成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在这个“原有导图”的基础上,搭建起新旧概念之间的桥梁,在建联过程中达到深化概念的目的。
        如:“平行与垂直”可以借助“线段、直线、射线”的课导图引入,从复习直线的特征入手,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两条这样的直线,它们位置可能有哪些关系?将新概念的学习直接与原有概念建立联系。
        (2)借用“ 预习导图”,构建新旧概念关联。在单元教学中,当学生前期概念已经初步形成,相类似的概念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画“ 预习导图”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迁移自主学习概念。
三、成效总结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构架图”的教学实践使思维导图成为学习、沟通的方式,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
        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根据调查与面谈,95% 的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后都认为,制作思维导图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因为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把头脑中杂乱的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更容易理解”,“画上精美的插图使我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有了课导图我上课更加认真了,理解和回答问题也更有把握了……”
        
【参考文献】
[1]曹靖.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4):54-54.
[2]修焕然. 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 西藏教育, 2016(10):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