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突出个体——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蔡秀梅
[导读]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谓面向全体,反过来理解就是要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蔡秀梅  
        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谓面向全体,反过来理解就是要关注个体,因材施教。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采用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经过自己的尝试和摸索,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分层; 因材施教; 语文素养
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认知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教育者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实施教学,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可谓是中国教育的精髓。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可谓不谋而合。以下是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
        首先,了解学生,合理分层。学生由于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形成千差万别的个体,学习和接受方式也必然存在着不同。鉴于此,想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首先要对学生全面了解,根据他们的认知、思维、考虑他们不同的兴趣爱以及对新知的接受程度,从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当然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分层教学的实施之前,建议对班级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在和学生相处了两年之后,我对班级学生做了一个分层:比如孙钰和段晗等同学思维敏捷,应用和实践能力强,是班级里的优秀生,我把他们分成A组;戚珺凯、孙腾飞等同学,学习踏实,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可谓是潜力股,所以我把他们归为B组;而对于李鑫彤等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接受新知感觉存在困难的同学,我把他们分为C组。当然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测试后,我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层次间的调整。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既能面向全体,又能突出个体,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励每个学生在各方面的提升。
        其次,针对差异,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起导向作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当全面的体现教学目标层次性,从而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出学习热情。因此,老师在备课中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关注各层次的学习接受差异性。比如我在执教《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时,制定的目标分别是:1、认识生字和偏旁部首;2、正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课文;3、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并用文中的词语用一两句话解说画面。此课目标的制定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基本目标,面向全体。目标3是发展目标,要求A组学生达到的目标。这种分层目标的制定就会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一刀切”的弊端,有效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既面向全体,又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地位。


        第三、把握课堂内容,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致力于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阶段性的特征,正确把握课程重难点,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设问、质疑,既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考虑基础较好的孩子能力的提升,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重难点实施分层,即,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中等层次的孩子,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对于优等生,重视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分层提问,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表达的机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作业分层布置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分层教学的实施意味着作业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设置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所谓开放性即作业布置形式灵活多样。比如我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主题单元时,不同层次的孩子对作业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说,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可以一展歌喉唱春天,你可以妙笔生花写春天,你可以通过摄影欣赏留住春天,你也可以选择踏青感受春天;结合孩子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作业富有趣味性,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作业的弹性设置就是作业的布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层次,使作业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在合理安排作业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课外作业分类辅导
课后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布鲁姆提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学习帮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实施课外辅导时可以选择实施优生“放”,的策略,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注重他们探究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中等生采用“帮扶”,在孩子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后,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进生则采用以“帮”为主的策略,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当然,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分层辅导势必会加大老师的工作量,导致辅导不到位的现象。所以这时就要灵活分工,采用优等生“结对帮扶”,或者是“手拉手,同进步”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探究、思考、交流,一方面培养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提升核心素养。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尊重差异,从而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第四,因人而异,评价分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由于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时候就要求评价也要分层。教师在评价后进生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争取向优等生更加靠近。对于优秀的学生则要高标准,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各有差别,注重评价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分层教学,面向全体,突出个体,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强 《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J].学周刊.2015(09)
[2].杨月华《因材施教从这里开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J]新课程导学.201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