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浅议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3期   作者:王利霞
[导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是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的,建立起符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综合课程体系。
        王利霞
        保定市乐凯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是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的,建立起符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综合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它表现出与传统的教育观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论,新颖独特,时代感强,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弹性化,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弹性化 多方式呈现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拓展了空间,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改变教材呈现方式、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针对数学教学)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求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一种香皂是长方体,长9厘米,宽5厘米,厚4厘米。把三块这样的香皂用尼龙编织条捆绑在一起,有三种捆绑方案,请你选择一钟最结实的捆绑方案,算一算,需要尼龙编织条多少厘米(打结处忽略不计)?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静态知识过程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如:低年级看图编应用题(关于“比多比少”)的教学,课本上是一幅简单的拔河比赛平面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出应用题。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对此类题的理解、掌握比较困难。这一知识要点可运用多媒体电脑加以适当引导:电脑屏幕出现一名口含哨子的裁判站在绿茵茵的操场上,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雄赳赳地走出一队身穿红色运动衣的同学(共8人),又一声哨响,气昂昂地走出另一队身穿白色运动衣的同学(共13人),再一声哨响,两队开始拔河比赛,白队轻松获胜。学生看到这些具体的画面,兴趣盎然,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白队获胜的原因:白队比红队多5人,也可以说成红队比白队少5 人。使学生很容易地观察、比较出多和少的内在含义,紧接着出示几组同类型的题加以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信息、学会看图编应用题,而且学生编出的应用题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三、教学内容弹性化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735个零件,甲3分钟加工一个,乙5分钟加工一个,丙6分钟加工一个。

问甲乙丙共同加工完成时各做多少个?
解法一:从甲3分钟加工一个可以得知,甲一分钟做1/3个;乙5分钟加工一个,乙一分钟加工1/5个;丙6分钟加工一个,丙一分钟 加工1/6个。由此得出:甲乙丙合作一分钟加工1/3+1/5+1/6个,三人共同完成735个要用时间为:735÷(1/3+1/5+1/6)=1050(分钟)三人共同加工完成时甲做的个数是:1050÷3=350(个);乙做的个数是:1050÷5=210(个);丙做的个数是:1050÷6=175解法二:甲做一个用3分钟,乙做一个用5分钟,甲乙工作时间的比为3:5,甲乙工作量的比为5:3,即甲:乙=5:3;乙做一个用5分钟,丙做一个用6分钟,乙丙工作时间的比为5:6,乙丙工作量的比为6:5,即乙:丙=6:5。将甲乙丙化成连比为:甲:乙:丙=10:6:5,按比例分配解,10+6+5=21。甲加工个数:735×10/21=350(个);乙加工个数:735×6/21=210(个);丙加工个数:735×5/21=175
解法三:加工一个零件所用时间越少,加工零件个数反而越多,加工一个零件所用时间越多,加工零件个数反而越少。如果丙的工作量为1;那么甲的工作量为6÷3=2,乙的工作量为6÷5=1.2。丙加工个数:735÷(1+2+1.2)=175(个);甲加工个数:175×2=350(个);乙加工个数:175×1.2=210(个)。
四、学习材料多样化
        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取的学习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时代性、开放性、还要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物品标价的材料,让学生自己看标价,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要活用课本中的学习材料。现在课本上的例题大都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题。可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一一对应,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数据,选择条件。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成为“问题解决”形式的题目。例如,可将“李老师带50元钱,买了8个文具盒,每个6元,还剩下多少元?”这类题目,改编为“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六一节活动奖品,准备买文具盒8个,每个6元,只带5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由于改造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的办法。除了应用50-6×8=2(元)进行比较外,不少学生还想出了别出心裁的方法:用50÷6=8(个)……2(元)和50÷8=6(元)……2(元)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推断,得出50元钱够买每个6元的文具盒8个。
         学习材料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敢于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借助“再创造”方式将学生带到数学化及有关的各方面的活动范畴之中。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1、寒天、蒋宗尧主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书》.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黄爱华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3、辛布克著.《成功素质训练教程》.海南出版社.1997年.
        
作者简介:王利霞,女,汉族,1971年生于保定市,中共党员,中小教一级教师,现于保定市乐凯小学担任数学教学,多年致力于小学数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