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达溪镇红星小学 551600
摘要:“导学”这一方式的出现,使老师们能够颇为精准地抓住教学目标,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条理清晰地开展,针对教学过程中关键内容展开预见性地导向设计,同时以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为基准点,采取因人而异、因人定教的方法强化孩子们的学习质量,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步伐,与老师呼应并产生共鸣,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老师们可以选择导学式教学法帮助小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并最终达到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强化。本文从导学式教学法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着手,对课堂“导学”如何进行提供了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教学法;应用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视的应该是对孩子们数学基础的培养,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但是代代相传的教学模式看重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单一描述和大量的题型训练,反而不够重视对孩子们独立学习本领的培育,这就导致他们短缺创新思维,缺少举一反三的意识。反观当下,导学式教学法的出现改变了上文的现象,强化了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提高,小学数学中“导学”这一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愈加增多。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这样的方法,不仅使老师们建立起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让他们意识到好的教学法对小学生整体素养的促进作用,进而更有热情地加入到数学教学的研究中,利用“导学”这一策略,有效唤醒了小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自发地去探寻知识,多角度地去计算数学难题,在某些角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学习本领,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实际操作技巧,使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根本性的进步。
所谓“导学”,指的是以预习作为前提基础,老师的课堂讲解作为引子,同学们在自己的自主探索中养成主动迅速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所讲解的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延展至课外的实际生活知识。随着导学式教学法的合理开展,老师们日益成为教学模块按部就班进行的前提条件,他们不能再单一地传授教材里的数学理论,还需要去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孩子们探究意识。在导学式教学模式下,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是紧密的,老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像一把启蒙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辅助,从而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综上所述,“导学”这一教育策略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引导”与“教学”的融合,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点,创建一个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课堂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遵循的原则
(一)实现“导”与“学”的结合
“导”与“学”融为一体的实现,目的之一就是摒弃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强化同学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作为头等要务,搭建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提问、互相取长补短,在温馨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老师们关注学生的反馈内容,搭建沟通的桥梁,不是一个随便的过程,这包含了一系列环节,如启蒙、自主学习、课外延展等。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心智和思维都还没有成形,所以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留心孩子们分析判断能力的发展,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模块里有目的的发问,辅助同学们探究数学问题的根本,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通过不断地探寻而得到最终结论,这样一来,孩子们看待数学问题的角度就会有所变化,逻辑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就不知不觉形成了。由此,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究精神,也提高了他们化解难题的能力。
(三)通过合作共同进步
在合作中互相弥补一起提高,指的是在特别的教学模块里,学生需要分组完成任务,这和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实现了从个人学习到群体交流的转化,比如在学习几何等具有联系性的数学知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让他们在小组里表达想法,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最终达到班级同学综合素质整体性地抬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充分利用情景教学
跳跃性的思维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但是小学生的思想状态不甚成熟,如果仅仅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填鸭式”地告诉他们,那么很容易使孩子们进入反叛的状态,对数学倍加不耐烦,形成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的恶果。导学式教学法会在课前导入相关的情境,这就让小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进一步结合教材,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图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在家、在教室找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等学习了周长、面积等知识点以后,让孩子们拿出物品自己进行测量。采用这种上课模式可以唤醒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使数学课堂不再死板固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实际问题
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知识结合在一起,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长度单位这一内容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区分“cm、dm、m”并掌握这三个单位的联系,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两条长短不同的线段,然后进行提问:“这两条线段哪一条长呢?”立马有学生抢答:“上面那根比下面那根短。”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继续提问:“我们能够看出下面这条线段长于上面那条,那么可不可以用数据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后面的知识讲解中,学生就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目标去学习度量单位以及不同单位的转换,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快更容易的学会这一内容。
(三)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知识
数学本就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充分应用“导学”这个教学策略,联系真实生活这个环节不可或缺。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好将其运用于预习引导的过程,使孩子们能够从平常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就更能创建高质量的课堂,促进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理念的内化细化。结合实际,激发小学生思考的欲望是相当起效的,这样有助于破除小学生的思维固化,使他们在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会数学,自主学习数学,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们开展后续的“导学”。通过实际生活来让孩子们思考,使他们在思考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而自主探究,这是当前相当起效的导入方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精巧使用“导学”这一策略,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强化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拓展创新意识。同时,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满足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究数学的规律。但是相对来说,这样的方法本身也有局限性,在具体的实践中,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还需在广大数学老师们的坚持努力下,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导学式教学法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文文.探讨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9(20):297.
[2]魏彦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策略[J]. 数学周刊,2019,(1).
[3]万文铁.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