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3期   作者:张弟珍
[导读] 情景式教学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
        张弟珍
        兰州第54中学  
        情景式教学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在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过“相机教学”的著名治学思想,孔子之后孟子的母亲 “断织教子”的典故就是我国古代情境式教学的滥觞。在日常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明确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感性素材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稳定发展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有效改进传统课堂教学面貌的一个重要结构要素。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这不仅符合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遵循学习者学习数学的一般心理规律。
        情境式教学在理论的依据有:认知和情感互相作用; 认知的直观原理; 思维机制的相似原理; 有意识心理与无意识心理;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统一。情境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的途径大致有六种:生活场景再现;实物展示;绘画(图形)再现;音乐氛围营造;肢体语言表达;文字或口语描述。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式教学弱化的原因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设计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际的课堂情境相脱离;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将知识与其产生和运用的情境分离开来;教师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时,以单一的书面测验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省略了对学生在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般都不主动寻找、开发课程资源,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与适用性;教师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偏好向学生传递结论性的知识,这无形中就将知识与其形成的情境抽离开,使学生仅记得抽象的结论而不知这个结论应在何时、何地、何处使用;教师对情境的认识不到位,使情境不具有实质意义,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常不自觉地按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作答,而不作具体情况分析;教师将纸笔测验作为评价的主要形式,而测验的内容又多与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不相关,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准备,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在数学课堂真正构建有效情景?应该从带入情景,优化情景,凭借情景;拓宽情景四个方面入手。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元一次方程组“谁的包裹多”这一节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
        黄牛说:“累死我了!”
        小马说:“你怎么会累?个子比我高,却只比我多驮了2个。


        黄牛说: “哈哈,若我从你背上拿来 1个驮上,那么我驮的包裹数就会是你的 2 倍!”
        小马说:“真的?!”。
        提出问题:它们到底驮了多少包裹?
        生动语言是教师最廉价工具,通过语言描述的有效带入,从而让学生很快进入解题的状态。
        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材设计的练习较多,教师在讲授例题之后抓住练习:在下图中,作出把“箭头”向右平移8格后向上平移4格后的平移图形。来提高学生对平移的直觉认识,优化了既有情景,达到快速掌握知识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图形与变化”一节时,教师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题型:学校花园有一块正方形花池,打算将它面积八等份,种上八种花草,请你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设计几个方案(至少三种)。就可以拓宽教材情景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充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进行反复的尝试,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为突破难点铺好情感基础。
        设置有效的情境任务要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为重心,这是教师在实施情景式教学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创设情境任务要善用学科知识来发展学生素养,通过知识传授,学生也许能够轻松应付传统考试,但一牵涉到复杂的、真实的、多维的学科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三角函数的习题都会做,如果提出让其实测摩天轮转动角度变化的问题,学生则不知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教师设置学习情境任务要有阶梯度,所谓有阶梯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就是既不能让学生学起来太难,又不会使他们学得太轻松,而要使他们跳起来摸得着,够得到,在原有基础上有更高、更多、更深的收获。依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这种阶梯度就是要学生的学习一直介于“最佳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品格,也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成长的喜悦感。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会给课堂带来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学生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郑金洲著 《教学方法应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