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龙小娥
[导读] 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教师将教材知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学生易于明白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龙小娥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舜德学校
        摘要: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教师将教材知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学生易于明白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将分析与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从而对小学思品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条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由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小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积极价值引领。
一、当前生活化教学在思品课程运用不足的表现
(一)在实际的思品课程教学中,较为传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我们主张培育青少年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一系列的举措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小学思品老师仍遵循、运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思想陈旧、传统、缺乏创新,教师忽视教学中的情景的创设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难以理解教授内容,导致课堂教学乏味、没有吸引力,从而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足。与此同时,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往往忽略了教材理论知识与小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联系,由此导致学生从小就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学生对思品课程学习兴趣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时代下小学生们的身心也急剧的发生着变化,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地在增强,想去认知与发现一切。但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我国思政课课程的一部分,其思想性、政治性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自身的抽象思维还有待发展,所以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更甚者不想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与此同时,授课老师仍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得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吸引力,使得学生对于思品课程学习兴趣不足[1]。
(三)缺乏科学的思品课程教学评价制度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思品教师往往过于看重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忽视思品课程的学习对于小学生外在行为的正确引导,同时对于思想的内化也难以评价和考核,没有注意到小学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对于小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难以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前期,思想、与行为等各方面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与教育,在此时期,如果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不能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能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去教育学生,那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生活化教学在思品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纸之中,提升思品课程教学的效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极大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使小学生从心底彻底地喜欢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有利于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度。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强化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在思品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正是符合思政新课程不断改革与推进的发展要求,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断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良好的发展与进步。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就是结合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件来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而进行知识的内火,应用于自己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小学思品课程中生活化教学运用策略
(一)教学运用生活实例,增强学生体验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也比较少,小学生正是自身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塑造与形成的基础阶段,所以,小学思品教师要使小学生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一种亲身融入的感觉,增强情感的渲染力,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拉回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进行教学上的引导。比如:在给小学生讲有关关爱他人的知识时,可以引导组织学生观看了有关残疾人的电影,学生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对残疾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样的真实情境的导入,让学生在思品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更深刻的感受。课堂教学中的进行情境模拟,以及活动边沿设置,可以让小学生有了感情上的感染与升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内化。
(二)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自身身心还想出于不断发展中,其认知大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学科理论知识较为吃力,这个时候思品课教师就要巧设教学活动中的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创设的情景进行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品课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极大的推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只有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发展自己,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提升,从而实现小学思想道德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
课程改革的推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思政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性,通过教学对学生做到积极的价值引领。学生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逐步实现的。所以思品教师首先应该在课程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发展,从而内化为思想品质[2]。比如:在给学生进行《个人与集体》这一部分知识讲授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班集体,让学生设计小活动,即“我为班集体增光添彩”的小活动,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明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从而真正发挥小学思想品的课程的德育功能。
结论:小学教师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使社会发展中的真实情景与小学生自身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在课堂活动中全面地把思品课程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发挥出思品课程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2]梁清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分析[J].小学时代,2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