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唐山064000
摘要:《电力拖动》是一门讲究技术技能的应用型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得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中职技能课程中广泛得到社会认可的课程之一,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是需要将最前沿、最专业的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还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充分带动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创新,以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专业、高创新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电力拖动;创新人才;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张红(1974),女,河北丰润人,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是德育教学和教学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项目教学法案例探究—以中职《电力拖动》课程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518LX07】
前言: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电力拖动》作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全面学习后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实践出现的问题对应提出解决方案,以此锻炼学生的个人解决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从教学方法的革新上最大化帮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独立性,摆脱教师教学依赖性。
一、《电力拖动》教学中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从《电力拖动》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可以发现,技术技能型专业的实践活动讲究教学方法的生动性、灵活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电力拖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目标规划都相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且基于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固化、陈旧,基本是以经验总结为先导进行知识的定点输出,最多在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穿插提前准备好的实例进行对应讲解,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关联实践安排,这样一来,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相关实践都更多的依赖于教师的说教,易于使学生在听学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解读云里雾里,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凭借想象的构建掌握《电力拖动》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教学培养难以实现。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中职院校《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呆板,学生的学习、互动也会对应单一,因此,任课教师一味以学科理论知识教学为教学关键,将晦涩的教材知识以更加枯燥的方式呈现,学生只会越来越难以融入课堂教学,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将自身的好奇心逐渐损耗,学习的积极性日益减少,在日常的听课过程中出现思维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陋习现象,最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几乎没有,不再会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展开深化的自主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认同感越来越低,课堂融入感越来越少,探究的兴趣自然而然受到折损,而学生对于技术的学习丧失主动探究兴趣,学生的学习思维就会陷入僵化,经常性走入各类学习误区,长期处于学习懵懂期,逐日丧失学习自信,最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不到良性的引导、培养。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要想让教学的实际质量有所提升,都离不开合理化、切实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实际高效的教学反馈督促教学活动的后续展开,中职院校的《电力拖动》教学亦是如此,但是,基于我国应试教育环境的长期影响,在目前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教学评价基本都是单向的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任课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学习态度、考试成绩作为直观数据总结,并以此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学习素养较好的学生更多鼓励,对学习素养较差的学生则是较多批评,最终,在逐日累积的区别化评价中,学生的敏感心理、自卑心理被无形放大,尤其是学习素养较差的学生即使对于《电力拖动》有一定的好奇、思考,也会在不被期待的教学评价中逐日下降,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两极分化,然后在分化的环境氛围中,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难以建立良性的互融社交,氛围的营造失去鲜活性,学习素养较好的学生也会慢慢的在不良的学习氛围中被潜在影响。
二、《电力拖动》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要想在技术技能型专业培养出切实、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就首先需要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领航者进行自身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进创新,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日常生活的教学之余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讲座活动、培训活动以及教学分享活动,以此深、广、细的听取、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逐步将可取之处吸纳、实践于自身的教学过程,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时代意蕴,例如:在当今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任课教师除了参与校内、校外的一系列实际培训活动,也可以自主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将最新、最全、最契合的教学资讯以视频、图片、PPT等形式进行汇总、提炼,以此减少任课教师在繁琐教学工作中无用消耗的大量精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将适宜的教学平台用于日常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二)切实落实信息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大部分的任课教师都会将学生以群体性质进行划分,简单的将学生分为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与相对较差的学生,然后更多的针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安排教学活动、实践活动、评价互动,相对而言对于学习程度教差的学生则容易忽视,但是,从这类教学模式的本质来看,根源问题是任课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育与发展并不重视,所以,在《电力拖动》教学中培养机电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行信息化模式分层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契合自身的学习角度感受学习的价值,继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理论知识的详解与实践活动的安排时,学生可以在切实的亲身体验中享受成就感,并逐渐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对于基础知识的内化、掌握清晰明确,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体验记忆点与创新点,例如:除了利用教学平台在线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形式录制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因材施教的为学生详解有关知识点,以此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制
科学、合理的建立互评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在评价体系中正确转换评价观念,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安排提出实效建议与意见,并且,在不断完善的互评体系中建立与教师、与班级其他学生的良性互动,打破传统观念中关于任课教师的权威不可批判性,使学生在灵活的评价反馈中感受互评的必要性、重要性、有效性,同时,弱化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师生理解桥梁,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完善互评体系,首先需要任课改变自身的评价观念,在日常的评价体系中减少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的批评,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提炼、表扬,使学生重塑学习自信,然后学生也可以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学习困惑、学习难点提出对应建议,让教师清楚此类学生的教学重心,最终在互相渗透的评价体系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拖动》学科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时代发展为第一目标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还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在科学、合理的灵活教学中,为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此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璐,陈浩文,万敏等.“赛训融合、协同创新”构建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新模式[J].实验室科学,2020,23(02):168-171.
[2]陈颂韶.培养创新人才在电工电子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12):276-277.
[3]刘妍妍,李兴广,张瑜.培养创新、实践人才与人文教育相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