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史艳
[导读]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史艳
        曲阜市王庄镇中学 山东曲阜 273100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核心,开展相关德育工作,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展开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措施
在新课改的发展与推动作用下,核心素养理念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体系,养成学生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
若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渗入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转变以往只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标,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变得更加具体细化。教师要对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学科本身为核心,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设计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若要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良好成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法律层面上,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素质,在知法、懂法、懂得遵守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扮演好中国好公民的角色;在道德素养层面上,要及时扭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素养水平;在公共志愿活动层面上,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应履行的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核心素养理念的熏陶下,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得以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自古以来,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保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水平。较高的道德素养水平能够为人才的发掘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满足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学生在网络漩涡中宛如一头迷失的羔羊,缺乏判断能力,没有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与人生理想,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推动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核心素养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于课堂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水平后,课堂氛围会更加富有纪律性,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于学生发展而言,由于初中生的思想心理尚未构成一个成熟的体系,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及时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将学生从歧途拉回正轨。所以,在核心素养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身,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模范,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社会国家中的时事热点,都要由浅到深的给学生进行深度剖析,使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法律与道德理念,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先进教育手段,提升学生基本法律素养
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认知能力不强,生活经验能力不足,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法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
比如在学到《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节时,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基础上,拓展相关法律资源。通过对社会上法律时事热点案例的剖析如重庆公交车坠江案、长生疫苗案、高铁霸占座位案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与人的一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法律能够保障人们的权益,从而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列举出生活中涉及到法律的案例,将这些案例依次揉碎开来给同学们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法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身法律素质。
(二)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精神内涵,拓展教学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教材多处对核心素养都有所渗透阐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学会挖掘课本中有教学价值意义的内容,剖析其背后具有的精神内涵,在发挥教材内容作用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及本质。
比如在学到《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挖掘这一章节其背后的实质内涵,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授课,给学生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形成、其具有的精神内涵有哪些,给学生讲解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毛泽东尊师爱德等反映中华美德的小故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基本教材内容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课外资源视野,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其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所以,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三尺天地,要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引导他们参与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践行学生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理念。
教师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布置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作业,比如学生可以去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送关怀,去社区志愿打扫卫生,或参与其他有关志愿服务、关怀他人的公共活动。学校可以与社会公共部门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去汽车站、社区医院等场所做志愿者,或去为清洁工打扫街道、为交警叔叔送水、为外卖小哥送关怀等。通过这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经验,并使其领悟到除课本之外的道德与法治的内涵真谛。
结语:
在核心素养下若要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良好成效,需要教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识,在充分意识到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公共意识的培养,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科技风,2020(17):80.
[2]汤新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05):11-12+16.
[3]郝润平.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79.

作者信息:史艳,女(1978.7-),汉族,山东曲阜人,本科,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