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学的知、信、行统一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邵 怀
[导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日益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新时代我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充满着严峻的挑战。
        邵  怀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日益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新时代我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充满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都处于巨大转型变革的时代,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凸显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地位。新中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的改革,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仅要求一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育人使命,也必将带来深刻的课堂变革。
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实上,思政课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如何落实思政课教学的知、信、行的统一,事关教育的根本任务。
策略: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重新定位思政课及教师的地位和责任,探索思路与方法,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路径和方法,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才能推动思政课教学的知、信、行的统一。本文试从教学主导、主体、评价三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师要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
(一)基本内涵。“深度教学”应该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基于微探究的研究性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从知识的角度讲,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深层结构的教学。从教师角度讲,深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教学。因此,每位教师要树立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二)基本模式。设计高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用问题导向驱动解决教学。总的要求是:妙+活+合。一是精妙和巧妙,即设计出能够有效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和触发兴趣、情感与思维的问题。二是鲜活和灵活,即设计出尽量真实且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三是综合和整合,即设计出能够统领学习目标、内容和过程的问题。用精妙、巧妙的学科问题激活学生的深层动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讲明白、讲清楚,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课题。具体要坚持“核心整合教学+高阶思维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但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核心整合教学。内容包括:核心目标——核心知识——核心问题——子问题群。活动序列包括:梳理与归纳——分析与界定——创意与论证——设计与分享。
2.高阶思维教学。强调反思——批判要“深”;整体——辩证要“合”;实践——创新要“活”。
3.综合实践教学。依据复杂问题情境乃是知、信、行统一的载体,老师要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复杂问题,其基本特征是,更具综合性,更具实践性,更具开放性。
(四)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的知识。

既学科最本质、最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与命题、本质与规律、思想与方法、产生与来源、关系与结构、价值与精神。这些方面的知识才是值得教的。思政课教师特别要注意“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生活实践之中。
二、学生要在深度学习上下功夫
(一)基本内涵。在新时代课堂条件下,主要是指:深度学习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学习,是触发深层兴趣、情感和思维的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是由浅入深把握事物本质和深层意义的学习;是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深度学习一定不是以知识获得为目的的学习,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展开情境认知和实践参与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深度学习有三个特质:从身体参与到身心俱在(触及心灵深处);从表层知识到知识内核(深入学科本质);从知识获得到实践参与(展开问题解决)。
(二)基本策略。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让学生更有深度地学习知识(过程)+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的知识(结果)。深度学习强调完整的学习,包含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或要素。从活动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学习是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从学习结果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学习包括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学习包含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五个步骤。深度学习强调原生态的学习,即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学习;直接面向事物本身的学习;从学生的经验、生活的和常识开始的学习;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  
(三)基本模式。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设计高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和具有真实情景的问题。问题设计要在学生新奇处、困惑处、共鸣处、挑战处,用精妙、巧妙的学科问题激活学生的深层动机。与深度教学结合,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共同关注深度学习的五个着力点:激发深层动机;增强切身体验和高阶思维;实现深度理解和实践创新,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的知识。
三、师生要在深度评价上下功夫
教育评价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对思政课的评价,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这是由学科性质和特点直接决定的。
(一)宏观评价。宏观层面主要是依据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体系。切实改变目前存在的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的问题。
   (二)微观评价。微观层面的评价是指课堂教学评价。目前,最主要是要实现“六大转变”,体现“六个特别重视”。“六大转变”是指:从老师为中心转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本位教学转向情境问题化教学;从“基于标准答案”的教学转向“通过标准答案”的教学;从知识记忆性的教学转向迁移运用性的教学;从基于单科的教学转向单科与整合相结合的教学。“六个特别重视”是指:特别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尤其是价值引领和非认知因素);特别重视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特别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知识的重组和综合;特别重视项目和活动的设计;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和试错之路。这是建构真实可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三)评价反思。这里的“评价反思”是指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对学生的迁移应用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迁移应用专门设计问题,又可以是学生在深度建构和评价反思过程中自我生成出来的问题。评价反思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迁移应用,即将深度建构起来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二是学习评价,即对学生的迁移应用情况进行评论和鉴别。三是自我反思,即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进行反思和调节。
习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堂理应充满真理的力量、人性的关怀、思辨的火花、价值的引领,理应体现知行合一成长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