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清梅
(德庆县悦城中学,广东 德庆 526638)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创建了“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对该模式进行诠释。实践表明,该模式开辟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范例,具有实践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为纲 教学模式
课堂是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最微观、具体的层面。笔者开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追求“教、学、评一致性”,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创建了“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建“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包含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五大核心要素。笔者秉持“学习目标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历史情境开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习任务驱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习活动引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习评价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实施“基于学习目标创设历史情境、依据历史情境生成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结合活动表现实施学习评价”的学习策略,创建了“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莫清梅(1981-),女,广东德庆人,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中学初中历史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研究。
*本文系肇庆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7ZQJYKYKT348)研究成果之一。
采用“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流程。[1](见表1)教师根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个数将40分钟划分出对应的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聚焦一个学习目标。课堂中学生首先围绕学习目标1,在历史情景1中,针对学习任务1,进行学习活动1和学习评价1。教师根据获取的学情,推断是否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达成目标,如是,那么接下来学生围绕学习目标2,在历史情景2中,针对学习任务2,进行学习活动2和学习评价2……依此类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和活动引领下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表1 “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
二、“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
笔者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1:身在帝王家
[目标1]通过利用时间轴梳理夏至西汉的王朝更迭和制作汉武帝名片,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情境1]梦回大汉王朝:16岁的汉武帝登帝位,意气风发,昭告天下。
[任务1]向大汉的老百姓介绍西汉王朝及汉武帝。
[活动1]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
问题1:利用时间轴梳理夏至西汉的王朝更迭,制作汉武帝名片。
[评价1]诊断并发展时空观念素养水平:能够利用时间轴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教学环节2:帝国存隐忧
[目标2]通过研读史料一至七,从中提取有关信息,总结汉帝国的隐忧,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情境2]16岁的大汉天子心怀雄才大略,但汉帝国背后潜藏着许多隐忧。
[任务2]探究汉帝国的隐忧。
[活动2]开展史料研读活动、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
史料一: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
史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汉书·主父偃传》
史料三:孝景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
问题2:结合史料一、二、三,分析汉帝国面临什么政治隐忧?
史料四:西汉初……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史料五:今师易道,人易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3:结合史料四、五,分析汉帝国面临什么思想隐忧?
史料六: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相等)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汉书·食货志》
史料七: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记·平准书》
问题4:结合史料六、七,分析汉帝国面临什么经济隐忧?
[评价2]诊断并发展史料实证素养水平: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得出结论。
教学环节3:汉武解隐忧
[目标3]①通过研读史料八至十一和欣赏历史剧《名臣献妙计》,总结解除帝国隐忧的措施,继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②通过研读史料八、九,解释推恩令的含义和妙处,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情境3]天子运筹帷幄,解除汉帝国隐忧。
[任务3]探究解除帝国隐忧的措施。
[活动3]①开展史料研读活动、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
史料八: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汉书》
史料九: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汉书·诸侯王表》
问题5:结合史料八、九,分析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除政治隐忧?请你依据对上述史料的理解,自主画一个相关的五边形示意图。请说说汉武帝的削藩措施“妙”在何处?
问题6:为严禁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汉武帝想了什么办法?
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
历史剧——名臣献妙计
[旁白]初登帝位的汉武帝看到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朝廷没有统一的治国思想,法令制度经常改变,百姓也无所适从。他甚至烦恼,召集君臣商讨治国药方。
[汉武帝]诸位卿家,我大汉王朝的沉疴宿疾致使朕寝食难安,于是今天召集大家前来共商治疾良方。众卿,当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大臣A]陛下,我朝自高祖始,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奉行“无为而治”,才有今天之成就。臣以为“祖宗之法不可违”!
[汉武帝]爱卿,先帝们的“无为而治”虽为我朝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积累了严重弊端,现已成为我大汉王朝实现大一统的巨大阻力。所以,力革积弊势在必行!
[大臣B]陛下,现今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陛下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臣以为只有实行严刑峻法,他们就不敢诽谤陛下您了,人民才会顺从,大一统才能实现。
[汉武帝]爱卿,难道你忘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了吗?那是前车之鉴啊!我们不能重走秦朝的老路。
[董仲舒]陛下,臣有一妙计献给您!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好!爱卿所言甚是!便依卿所言,共同开创我大汉王朝的“大一统”局面!
问题7:欣赏历史剧,分析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除思想隐忧?结合课本,说说为了推行此措施汉武帝有哪些具体做法及措施的影响?
③开展史料研读活动、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
史料十:五铢钱
史料十一:(弘羊)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汉书·食货志》
问题8:结合史料十、十一,分析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除经济隐忧?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问题9: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评价3]①诊断并发展史料实证素养水平: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得出结论。②诊断并发展历史解释素养水平: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教学环节4:帝王尽评说
[目标4]①通过研读史料十二至十三,学会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评价汉武帝,培养唯物史观。②通过评价汉武帝,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情境4]帝王已经远去,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
[任务4]说说你心中的汉武帝。
[活动4]开展史料研读活动、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
史料十二:(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
史料十三:(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
问题10:请根据以上评价汉武帝的史料,结合相关史实,说说你心中的汉武帝。
[评价4]①诊断并发展唯物史观素养水平:能够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②诊断并发展家国情怀素养水平: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三、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素养为纲”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范例,该模式对一线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具有实践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经志俊.探索单元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2019,(1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