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佳
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是高中重要学科,依托语文学科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路径。文章依托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通过传统文化、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等形式,从多元角度进行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价值观;渗透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创造历史的是少数精英人物,比如尧、舜、汉武帝、唐太宗、毛泽东、习近平等杰出人物,而推动历史发展的确是千千万万普通的民众。 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曾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而一个时代的兴废与少数杰出人物和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是价值观呢?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心理学认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价值观可以被定义为“不容易动摇的支配生活的重要原则,或目标”。也就是说,不管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价值观是能让自己过着最像自己的生活原则。从琐碎的具体行动到重要的决定,这种价值观都发挥着广泛的影响作用,扮演着调整我们生活方向的角色。
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老百姓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高度概括了新时代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崇尚的行为准则。它对凝聚人心,齐聚力量,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图景有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粗浅的谈一谈。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还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比如要求老师平等对待学生,日常生活中会友善地对待亲人朋友等,但是这样的价值观仍有不稳定性和动摇性,高中却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直至较为稳定的阶段。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会利用有效的时机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渗透的过程中,力求潜移默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将中国文化中的君子人格根植于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一部《论语》,提及君子之风的文字甚多,对儒家君子的品格和风范做了全面而系统发阐述,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提供了精神的坐标。
余秋雨先生曾说: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沧桑而不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君子不死,人格不灭。价值观的培育是每一个个体的精神价值取向的选择,他来自于自我心灵的审视,来自于外在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而靠一时的说教很难深入人心。但如果能利用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通过诵读精典作品,让学生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自觉地自然地塑造自我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方式。君子怀德、君子不器、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和而不同……这些经典名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因为经典,所以厚重,所以影响深远;因为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精神价值,所以更加仰之弥高,行之有范。
二、通过“深阅读”当中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更宏大的背景中比较甄别,从而做出自我的选择。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成长在新时代,人生阅历极其有限,并受到繁杂缤纷、美秽混杂的网络影响,没有经历过苦难,没有受到过深刻的灵魂激荡,很难有深刻的价值拷问,因而有时会表现出毅志不坚定,亦步亦趋、唯我独尊、利己主义的趋势,甚至有时会出现群体恶搞英雄的极端事件。这些都与他们的经历浅薄不无关系。而文学作品恰恰可以引领他们走向纵深。
高一时,我在全班组织了一次全班读《论语》的阅读活动,号召全班参与讲读。2019年暑假我组织了“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所教学生全员参与。很多同学选择了《平凡的世界》《红岩》《活着》《闻一多诗集》《乌合之众》《当人类群星闪耀之时》等等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思考写作,让他们了解不一样的人生,了解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青春,让文学的魅力感染其内心,从而能纠正自己,激励自己,更自然更无声、更持久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我相信,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偶像。
三、开展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无疑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很大。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比如“经典诗文诵读”“雷锋志愿者”“为贫困孩子捐书”“十八成人礼”等等。在祖国成立70周年的诵读活动中,孩子们选择的诗文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他们的爱国的赤诚、报国的决心!
此外班级的课前演讲让每个孩子关注时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时代的参与者,有声的发声。记得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发生后,南某同学慷慨陈词,给所有同学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香港暴乱之时,米某、李某同学深入分析问题,表达了对香港暴徒的谴责,对祖国和平的期盼!在网络出现恶搞英雄之时,我让学生讨论对此事件的看法,在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小悦悦”事件时,组织讨论会,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之中明辨是非,从而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每年春天第一课,便会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节目,十多年来皆如此,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对同学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记得有一次看完一个扎根乡村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山区教育的乡村教师事迹后,一位女生含着泪说:我大学毕业后也要去支教!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个“你”,是你,是我,也是他,是无数个分子,只有每一个分子都保持健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幸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语文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愿孜孜求索,不断探索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为净化社会、为祖国未来发一份微薄的光,相信无数微薄之光必将汇成更大的光亮,照亮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