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存峰
潍坊七中 261021
作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写记叙文,包括中、高考的考场上;即便能写,写出来的作文也干巴巴的,缺乏灵动之气。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动形象的自然环境描写,不清楚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大致说来,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一些方面:
一.渲染氛围
在《祝福》中,共有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蕴涵了作者无限的激愤之情。
二.烘托人物心情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山城充满了安宁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个健康、自然和优美的世界,寄托了沈从文深沉而真挚的爱、怜悯和希望。
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
三.推动情节发展
在王忆的《疫?爱情》小说开头,司琪从早晨的阳光想到和徐文天在阳光里牵手,又想到美丽的日落和要改变自己的脾气,写出了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马兰莲的《回家》中,描写雪、雪花和落雪的景色,在作品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反复出现。一方面写出了雪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之美,美丽轻盈的雪花喻指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作为线索,也推动了作品情节的发展。
四.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
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美景来烘托少年闰土的人格之美——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里和谐相生。
五.深化文章主题
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帕男的《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中写道:“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
这两段文字都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目的是由竹及人,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作品的革命主题。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两位作者眼中井冈山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还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
《我与地坛(一)》中第3段、第5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实际上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作用同样是深化作品的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作为叙事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作品中绝对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能够分别发挥上述五类作用,为学生习作、文学创作锦上添花,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