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朱亚梅
[导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进行社交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朱亚梅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北京  100020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人进行社交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在人的交际过程中良好的口语使用习惯不仅可以彰显人内在的知识涵养,还可以通过规范化口头用语的应用进行信息的双向互换,营造愉悦的社交氛围,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口语教育中,各个学校都应该对学生的规划化口语教育引起重视,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此辅助学生的书面应用、表达,最终反哺课堂教学。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训练;口头语;小学生
前言:
重视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培育与发展,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对需学知识点有精准、正确的解读、内化,还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基础上思考、表达,最终帮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系统化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重心,提炼学习重点,减轻学习负担,以此驱使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实现整体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
一、我国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口头语使用现状
(一)学生语言匮乏,不规范
基于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口语教学仍是以任课教师先行进行语感、语法、语意的讲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读,学习发音,感受语感,进而掌握词汇深意的形式为主,小学生对教材内的语法教学与日常表达中的词汇使用就会出现理解不贴合的应用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统一化的教学完毕后形成的口语词汇单一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一般的生活交际中会使用到词汇本就匮乏,生活经历又相对单一,实际的口语交际就被局限,并且,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常用的口头语极为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常接触人群等的隐性干扰,又尚未形成正确的口语语感辨别力,最终小学生会使用到的口头语混杂、匮乏且不规范。
(二)学生不善于倾听
细心观察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常用词,会发现家长与教师一样会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下“精力无限”的标签判断,同时,小学生在初初进入正式化、系统化的学习阶段也会保留较多“幼儿化”行为标签,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中,任课教师安排学生间进行互动沟通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余学生的口语表达较不关心,无法与其他学生产生交际共鸣等问题,更有甚的,会有部分学生出现多动、乱动,自己也难以自我管理的现象,在交际训练中思绪无法长时间集中,不能静下心来去聆听班级其他学生的口语表述情况,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但兴趣恰恰是学生在双向交际中规范口语表达的关键。
(三)学生不愿社交、不敢交际
进入小学阶段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慢慢凸显,在明显呈现的外向性格特点与内向性格特征的学生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外向的学生不仅在日常中活泼、好动、贪玩,在课堂知识点的学习中的表现也相对优异,但是,稍显内向的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则较为胆怯,无论是在课堂点名环节还是在专门的口语训练中,他们都会伴随目光集中而出现紧张、结巴、脸红等显性的不良交际特征,所以,不自信的小学生易于在交际中处于被动、不安状态,对于自主的口语表达意愿极低,在学习上、交际上都会出现同等滞后的成长现象,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自主性难以良性培养,课下时间的社交活动也会鲜少参与,出现寡淡社交,情绪负面,问题心理渐生的堪忧态势。


(四)教学重书面、轻口语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就是正式的开始了主要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掌握及应用,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相对来说没有幼儿园时期的那么生活化照顾,因此,小学生开始正式的知识学习后,容易在改变的学习氛围中、成长环境中出现不良的转换现象,学习心理、交际心理都难以得到合理化的衔接过渡,再加上任课教师又更多的倾向于教材内容教学,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有了正式化的进度把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一对一的对所有学生进行多次关怀巩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口语交际能力弱化,书面教学侧重占比较大的学习现象,最终,学生在长期的各科目教学积淀下,逐步走向“书面化”人才,实际的社交能力、社交思考、社交探究都会实际成效大打折扣。
二、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规范小学生口头语的具体方法
(一)以兴趣话题为指引,鼓励学生多开口
在小学阶段的常用口头语规范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内容教学及实践训练的首位,多从学生视角导入知识教学,安排口语实践训练,以此完成知识的精准消化及口语使用的科学规范,并且从兴趣话题入手可以弱化小学生的表达排斥心理,使活跃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滔滔不绝,感染班级整体发言氛围,营造良性交际环境,再加上任课教师的激励引导,可以慢慢的带动其他小学生参与到表达中来,逐渐打破陌生障碍及胆怯心理,最终,大部分小学生的表现欲都在兴趣话题的谈论及鼓励中得到满足,无形拓展学生口语表述范围及表述深度,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也能更好的找寻到消化角度、理解角度,利于知识教学的实效内化。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听”、“写”、“读”不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互渗透,并且会在社交应用中贯穿人的一生,尤其是“听”是基础,好好的听、精巧的听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石,还会使学生在社交活动中更好的提炼表达重点,捕捉核心情感、对应给予倾听反馈,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引导小学生会听、善听、多听,可以行之有效的帮助小学生以听为基础完善自身的整体思维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在传统的知识教学基础上不断的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抛开口语内容让学生对语气、语感进行感受反馈,然后在互动反馈中引导学生理解即使是同一词汇,使用场景不同,语感、语气、抑扬顿挫的不同都会产生的不同的口语表达成效。
(三)重视交际领悟
规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读透、用透,用优质的口语表达塑造良性交流氛围,并在和谐交流中继续汲取语言信息,反哺自身,构建口语情感系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说的多并不等于说的对、说的深,任课教师需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性格进行两两小组搭配,让互补的学生在双向交际中模仿对方,彼此“照镜子”,以此借助同龄人社交带动易在交际中胆怯的学生,进而根据彼此对照摸索交际技巧,久而久之,口语交际的正向氛围营造不仅可以使学生敢于参与到口语社交训练,还可以在口语训练中规范口语使用的针对性,领悟词汇使用处于不同氛围中语感、语气、肢体等的不同深度含义。
(四)活用学科教材,培养良好口语习惯
在口头语规范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的特点除了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学生的课下交际引导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教材的深度挖掘,使学生能灵活的学习教材知识,进而将所学转为所用,所以,在所谓的口语训练之前,任课教师要先行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需求完成自身的素养提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吸纳先进的教学方法输出教材知识,使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生动、自主,这样一来,学生在知识的巩固中可以不自觉的使用知识点、内化知识点,从而在无形的口语社交中提升自身的口语编排能力、应变能力,无意识的培养自身的交流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不仅需要任课教师与时俱进的革新教学模式,使用与学生表达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深化口语教学,还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个性互动,在激励性评价中使学生学会倾听,于倾听中积累口语用语、规范口语用语,潜移默化的接受口语实用训练,并在训练中自发的思考领悟,感受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的和谐、愉悦。
参考文献:
[1]贺春阳.小学生口头表达心理障碍的调适研究[J].教书育人,2020(01):29-30.
[2]单明芳.以“五法”提升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8(07):80-83.
[3]郭玉红.小学生口头言语和语言能力训练初探[J].学周刊,2013(06):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