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29
摘要:目前在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已经发展为比较常见的现象。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和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育心理学及社会学理论入手,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进行探究分析,以为日后大学的教育工作和教学改革提供凭据。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学
前言:作为考试发源地的中国,经过近千年来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开放性考试不仅为国家挑选出来各种类型的人才,同时也帮助世界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考试的正面功能并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政权不稳定的时期,考试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示了出来,成为社会的一个公害。本文笔者结合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结合教育心理学从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
一.大学学生在考试时作弊成风的社会背景
作弊是破坏考试合理、科学、公平的第一大敌。自从拥有了考试这项制度来,就不断存在作弊的行为。不过在社会环境良好、政权稳固的的时期,对作弊的预防更加有效有力度;在社会环境恶化、经济政治等环境较差时,作弊便成为一种风气,无孔不入。考试作弊自古就有。在唐朝伊始,在唐代时被称为“行卷”。就是唐代历史记录中的“投执、执贽、贽谒”。“投卷子”和“献所业”。行卷是形容即将参与科举的学生在考试之前选择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请求这些达官贵人向主持考试的官员推荐自己的作品和人,增加中举的可能性。所以,行卷则、这种行为不是考场作弊的一种,却是在考场之外的特殊舞弊方式。比如当时一部分的翰林学士明目张胆的收取即将参加考试学生的钱财,帮助考生推荐使其更大可能性的中举。唐朝的一些考生甚至在公开的场所,用巨大数额的钱财来贿赂考官,弄虚作假。
比如约请其他有才华的人替代自己参加考试,混入考场当中代替自己进行应试。亦或者应考学生自己将书籍偷偷带入考场进行抄袭。直到后来部分有权势的应试学生便结党营私组成令人不耻的小群体,通过集体对主考的考官进行贿赂等行为而作弊。由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个人在一个空间里进行应试,而现代的考试则是许多人同在一个考场,因此作弊的方式和形式都有所区别和改变。现代考试作弊的行为和手段有很多,其中包括:交头接耳、做手势、夹带书籍、传递答案、交换考试试卷、偷看其他考生试卷、故意让其他考生抄袭、将试卷或答题卡带离考试场、故意在试卷中做标记、考生在考场上利用通讯工具和其他人传递信息、使用先进的计算工具解题。而集体舞弊的行为更为严重,其中指的包含了:在考试现场监考的工作人员与考生互相串通、命题人员和考务教师向应试考生提前透露所考的试题及其标准答案。
二.考场作弊的不良影响
作弊对社会环境及学生心态都有许多不良的影响。作弊的行为不仅仅会对社会的风气产生危害,而且对于应试的考生也会产生很多精神上的伤害。会让学生藐视知识,对学习的热情大大下降,认为可以靠作弊这种走捷径的方式完成学业,从而影响学生的心态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当前在中国的一般大学正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和规模进行扩大招生,使部分原本上不了高校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进行学习。新生水平良莠不齐让本就脆弱的考试管理漏洞百出。然而高校文凭的颁发,根据的是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成绩高一些,当然是学生高兴,家长开心,用人单位也放心。
可是在校成绩是否真实,或者说是否真实体现了学生的水平,考生是否诚实,考场是否有无作弊行为的发生,阅卷是否公平合理呢?在当今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众多的普通高校校园里还是一片净土吗要是说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考试成绩就值得怀疑,考试的权威性就值得商榷,考试作弊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对考试作弊的研究,揭示大学考试制度中的弊端,挖掘考试作弊的社会根源,并且对此做出一些颇具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
科学命题、监考严格及阅卷公平公正是所有考试的目标。但是,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得以实现。在大学教学管理松散、学生通常有厌学情绪的情况下,严肃考纪严格考场纪律会使不及格率在一定程度上飙升。大学生的绩点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下降,当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看到这一现象就会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品行产生怀疑,用人单位的不理解便会导致学生绩点下降而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而学校领导希望考试的考场纪律严肃考风过硬,这两者之间便有了本质上的矛盾冲突。基于上述的各种复杂因素和矛盾关系,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考生能够拥有一个好的成绩、而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在毕业后可以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这些复杂的因素和矛盾关系经过时间的流逝便产生了作弊成风的现象。
上面讲述的就是现代大学生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客观原因,其中还有一些细节上的矛盾关系和矛盾点。比如:命题的教师一般也是阅卷的老师,这使得老师要同时分饰两个不一样的角色。在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可以按时毕业不受到学校的影响正常进入社会工作,因此教师在出题的时候就会尽可能的照顾所有的学生;另一个角度,教师又需要符合学校制定的考场规则,保证考试试题的难度,为了让多数学生不至于因为参加补考而影响日后的工作所以老师不得不采取划重点等方式来进行。这就让学生有可能通过突击学习通过考试。加之表面上看试卷的难易题型都有,主客观分布科学,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客观题就成了送分题,而主观题更是成为教师倾向于成绩偏差同学的利器。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道德引导教育的缺失、以及现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缺乏这些都是大学生在考场上选择作弊的主观原因。在现在这个蓬勃发展却又旧力已去新力未生的特殊时期,以往传统的道德教育已经不完全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被部分摒弃,但是符合现代社会崭新的道德理念和体系还未完全的形成,这就造成了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也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大学生将考试作弊的行为当成捷径,将诚实守信视为没有胆量和能力的胆小鬼行为。言行不一,在正面是一个模样在背后又是另一个样子,说的和做的完全悖逆形成了典型的双重人格。他们对各种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往往一个政策刚刚下达他们便能够想出与其对抗的策略。他们思想灵活,应对方式和作弊手段多变令人叹为观止,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博取他人的认同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结语:结合本文所论述,考试本身是帮助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而不是目标。所以,想要彻底改变现状就不能把成绩和学生的实际利益(名誉、奖学金等)有所关联。目前考试制度的目的和功能的改变已经成为危害教育的首要敌人,对于大学在校生考场作弊的行为,其在本质上就是对知识的轻视对学术的藐视,这些都是读书无用论的具体表现。考试方式的固化,分数的绝对,都是使学生变成了为了考试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仅仅靠这样绝对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品行以及学习的程度这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缺失。单纯地责怪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低下,感叹“一代不如一代”是毫无用处的。只有从根本上认清考试的检验目的及其教学的真正目标,消除考试的负向功能,才能使学生诚实应考,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迟成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心理学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4(06):86-91.
[2]李小红.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04):83-85.
[3]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心理学分析[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