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困境及其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杨龙波
[导读] 青年教师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杨龙波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  200234
        摘要:青年教师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养成等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强化师德建设,提高修养水平;寓思政教育与日常培养中,强化教学中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做好新时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路径
青年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十项准则》《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等文件,推进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上,全面深入探究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浪潮冲击、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及媒体界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和竞争环境,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临以下挑战。
(一)教育现实环境复杂化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种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使青年教师对社会现实的评判、对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在国际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给思政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信息的快速传播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主流政治认同教育的主导地位。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受到阅历有限,辨别能力不强,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信念模糊等情况。
(二)教育内容抽象化
    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他们是独立存在的鲜活个体,有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生活压力、也有晋升职称的发展困境等。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压力和困境视若无睹而空谈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积极联合全校各部门的力量,对教师的这些现实压力和内在需求给予足够的关心重视,在积极协调解决的过程中与教师建立互动与信任,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三)教育对象需求功利化
目前,以40岁计算,大多高校青年教师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身处物质富裕、环境安定的社会中,关注自我、追求个性,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他们认为自己虽然无法对国家、社会做出大的贡献,甚至会在不违背道德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争取利益,因为人人都要生活。但若是国家危急时刻,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只是这种牺牲可能是建立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的,建立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上的。如果将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教育途径程式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获得信息的方式、信息量、话语系统以及思维的方式都与以前极大不同。他们接触的知识量、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主体意识也很强,在行动中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在理想抱负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可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还停留在片段式的、片面化的、零碎型的层面,致使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呈现碎片化,高校青年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的热情难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高校开展青年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思政工作面临的难度增大
一是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和职称的原因,在工作中面临科研与教学的压力,青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和活动内容不断压缩,形式上也较为传统,进一步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二是由于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缓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教师群体,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难以符合当前高校教师的需求和兴趣点,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青年教师需求难以实现有效衔接,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下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难以实现。
(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举措乏力
高校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诸多措施,例如制定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各种活动。这些措施从理论层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但是,仅仅依靠制度和规定的施行而缺少人文关怀的内容,就会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举措乏力。况且有些政策的制定制定和执行与青年教师的沟通较少,没有真正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动向和内心需求,以简单的方式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难以起到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作用。
(三)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的合力不够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逐步提高,也建立了初步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举措形成的合力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当前在高校,并没有明确有哪个管理部门主管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顶层设计上也没有思考用什么内容,采用如何方式管理和教育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高校青年教师并不是简单的群体,不能单一的用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赖青年教师这一主体来个性化的开展,但目前高校也未形成合力。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适应高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必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好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才能更好的遵循青年教师思想认识发展的特点,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首先,在思想上要注重培养对象的层次性。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具有发展的不平衡特点,他们都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考虑到他们思想水平的不平衡性。

对群体中较突出的优秀分子要给予较高要求,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吸引他们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学校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对于在思想认识上较落后的部分青年教师,高校要加大教育力度,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和表率作用,加强他们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自主学习和内化,纠正他们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偏差,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感。
其次,在工作上要注重健全一套完备的工作保障机制。关心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则需要将培养青年优秀分子摆入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议程,按照党员的标准,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的将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内部,发挥青年教师及青年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青年教师优秀项目奖”“青年教师优质课奖”等,逐步创造能够使人才脱引而出的培养环境,将青年教师的精力和智慧引导到传道、授业、解惑上来,激励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再者,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造青年教师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青年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与职称、住房、收入等问题有很大关系,如果单靠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必然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建立以学术评价体系为准绳、公平竞争为导向的职称评聘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真正做到职称和工资体现业绩与能力;对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级考核,推行岗位竞争、岗位轮换等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认真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在福利待遇和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等方面关心照顾,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青年教师,加大社会优抚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强化师德建设,提高修养水平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而且是良好道德品格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家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突出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全局中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要举措。强化师德建设,提高修养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培育和践行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强化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青年教师的选拔录用、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心,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好师德滑坡、学术失范等严重问题。
第二,要创新师德师风建设途径。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并非口头行为,而要真正落到实处,这则需要通过一定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加强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努力营造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各高校的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新时期教师形象素质宣讲、讨论中来,也可以定期定季举行师德论坛,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坚持以师德来引领高校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师德榜样的示范作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师德榜样,让广大青年教师在师风建设上学有榜样,无疑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效途径之一。高校可通过一定的师德模范评选机制,树立具有师德魅力和人格魅力的青年模范教师,将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相结合,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三)寓思政教育于日常培养中
    良好的育人氛围营造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事,必须做好教师的管理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将思政教育的“盐”融入“汤”,这个“汤”就是教师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具体应该包括:
        第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育德能力培训。在统筹协调全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立足新入职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着力提高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建立完善的教师奖惩系统。包括构建教师荣誉体系、完善表彰制度,妥善实施教师师德惩处规范,引导教师守牢底线,积极做“四有”好老师;建立完善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和心理援助系统。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教师实施立德树人提供保障,教师工作部可以为教师提供情感支撑和心理支持,引导教师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安心、热心、舒心从教。
        第二,全面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中解决思想认识难题对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策略。青年教师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优秀教师会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我们称之为基础性培养阶段、发展性培养阶段和成就性培养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每一阶段的特点。在基础性培养阶段(2~3年),从“应知应会”着手进行培养,使青年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的同时全面了解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并努力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在发展性培养阶段(3~5年),要结合每个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趋势进行培养,使他们坚定信念、明确目标、觉悟不断提高。在成就性培养阶段(6~8年),要培养更多的思想成熟、理念先进、德才兼备的中坚骨干力量,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感染更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
第二,实施助教制。青年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一般称为见习期,开展助教的有关工作,即助教制。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有选准发展方向、拟订见习计划和实施方案、跟随主讲教师听课、参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撰写教研论文、备课、阅读参考书等。坚持试讲制,每名教师新开课前应进行试讲,训练教学行为、教学规范、教学意识,实行教研室、系、学校三级试讲过关。坚持听课制,听课是最直觉的教学感受行为。以教研室为主体,开展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坚持督导制,教学督导委员会跟踪调查。走过见习期、完成助教制工作,是青年教师走上讲台的职业准备和前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9-12-09。
4.范猛,许玉乾:《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嬗变及优化路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5.何祥林,吴长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基于6所高校的实证调研》,思想教育研究,2016(1)。
作者简介:杨龙波(1976-),女,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