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机制构建与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徐龙英
[导读]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徐龙英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涪陵  408000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工作的分析,以此进行经验总结和机制建设的思考。以期经过不断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管理工作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通过弹性学分教育、劳作教育、校园育人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于专业学习、融入日常生活、融进校园活动。为更好开展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建议从健全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监督机制、落实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机制的构建。
(1)健全培训机制。培训机制是指其培训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功能的过程与方式。这些要素包括:团委、学生处、系部、班级、学生个人等,是实现综合素质培训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创新的培训机制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所开展培训活动进行方案的设计,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其次,精选培训内容。要求教师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
(2)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及教师应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结合贵州省某一高职院校已实施的弹性学分制、劳作教育、校园育人活动的实践现状,在这些活动中均体现了激励制。在公共选修课、劳作教育等课程上,依学生课堂表现给予不同分数的打分;在校园育人活动、创新创业等活动中,依据学生综合表现给予等级评价。
(3)严格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政策目标的有力保证。[1]当前职业教育综合素质中的执行环节监督的缺失是影响综合素质培养实效的原因之一。在其实施过程中重视培训方案的制订,轻视培训过程的执行和监督。主要表现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不强,监督队伍力量薄弱,未能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监督的形式和方法单一等。为此,严格监督机制要从推动学生群体间的内部监督、强化完善教师及辅导员的外部监督入手,形成内外兼备的监督机制。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经验总结
从宏观上看,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高职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学院团委、系部、班级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学院团委负责全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从各板块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的指导、监督与测评;系部由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具体负责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活动,发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积极作用,并组织做好素质学分的认定、汇总等工作;班主任鼓励、支持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关指导。
从微观上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为依据高职学生特点,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建设,并形成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养延伸六大模块。由此,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经验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以深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为起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走产学相结合道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此,要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德艺双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明确办学理念,瞄准目标定位。另一方面,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实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量变过程引发学生综合素质高效提升的质变跨越突破的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2]
(2)以提高高职学生有效参与度为关键。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即端正参与的动机,创新参与的方式,增加参与的内容,增强参与的能力,总结参与的经验并最终构建学生有效参与的长效机制。并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切实保障学生對综合素质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只有真正落实学生有效参与,才能将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扎实推进。
(3)以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模块结构为基础。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综合素质中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养延伸六大板块。通过六大模块活动的优化、合理设置模块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第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优化素质模块结构。以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对素质模块结构进行统筹安排,在时间安排上有松有紧,在内容选择上实现多样化,在参与能力要求上拉开层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不仅注重模块结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而且也着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最终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思想品质好的优秀学生。
(4)以实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化为保障。针对当前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疲劳应付、积极性不高的的问题,本文建议评价方式应坚持多样化、科学化、人性化。在结合实践案例、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量的探索时,也应该根据参与的活动的层次、取得成绩进行质的考量。坚持阶段性考评与综合性考评相结合,坚持把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结合起来,坚持任课教师考评与班主任、辅导员考评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高参与热情,鼓励、提倡或制止相应行为。
(5)以立足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归宿。学院校企合作处、学生处、团委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创设环境。教务处、各系部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高品质高质量的课程、组织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兴趣、体现价值、锻炼技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