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彰显智慧,激发挖掘潜能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陈登艳
[导读] 当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
        陈登艳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曲石中学 云南 腾冲 679100
        当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先学后教,在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施语文新课改的前提。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现在的时代,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地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缺乏活力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先合作学习,教师再激发点拨”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确定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才能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挖掘学生的潜能;要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清楚地讲授了知识,而在于教师智慧地引导了学生。教学方法上不是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再加以重复,讲得不完整,没有深度,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再更正。
        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合理的分组是语文新课改中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


        分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尝试,是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兴趣,诱发其思维。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能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激发思维是语文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受到激发与启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情感等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同学的提问看谁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教师都是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证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总之,在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