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海
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
提要: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弱化,存在着“以阅读为本位的教材,忽视了作文教学”、“以文体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了作文定势”、“以硬贴为技巧的指导,背离了作文源头”、“以好恶为标尺的评改,抹杀了作文个性”的教学误区,主张“以培养生活感悟为宗旨,探索“作文生活化”的途径”,“以激发体验生活为抓手,树立“生活即作文”的理念”,“以开展专题活动为契机,创设快乐写作氛围”、“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致”,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 走出 作文 误区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弱化,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写,考试不重视评,好多地方普遍存在“平时少写作文,考试应付作文,老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尽管一些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做出了许多艰苦的探索,付出了许多心血,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盲目自流、高耗低效、僵化机械的状态,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以阅读为本位的教材,忽视了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语文课本只有阅读教材,而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虽然新编课本中有了“写作与口语交际”,但很明显地处于附庸地位,不能起到引导学生写作的功能;语文课时中也绝大部分为阅读课所占有。
2. 以文体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了作文定势
长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它是以教会学生学写“记叙文、议论文”为终极目标。所谓文体不限,也仅局限在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这两种文体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
3. 以硬贴为技巧的指导,背离了作文源头
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在左右着高中教学工作,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缺乏生活积累以及思想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写作时就抓耳挠腮无病呻吟,老师在指导中便让学生背几篇范文乱贴,背离了作文的源头。
许多人信奉“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认为只要能熟练掌握几篇范文,高中三年便作文无忧,任何一个题目,都把它“嫁接”到范文中去,再加上如今图书市场中铺天盖地的“优秀作文汇编” “满分作文精粹”,客观上为学生的套作提供了取之不尽而又精彩绝伦的硬贴基础。偶尔某同学的套作被某位阅历不太丰富的评卷老师判为优秀作文,甚至被作为范文广为宣传,于是套作成功人士便开始趾高气扬,认为找到了破解作文写作的绝招,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不良的套作时尚便在学生中蔓延开去,真正的真情实感丧失殆尽。
4. 以好恶为标尺的评改,抹杀了作文个性
由于老师忙于解读文本,讲评练习,学生整天疲于接纳应付,考试时写出的文章就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文同腔”的感觉。再则老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习惯于用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分数杀得很低,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多渠道地创设自由的、情感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在整个实践中,以生活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始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教师充当学生创作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具体可以从以下着手。
一、以培养生活感悟为宗旨,探索“作文生活化”的途径
在阅读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结合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意识,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即是作文”。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用心皆成文。
帮助学生明确了作文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和交流,是为了满足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需要,通过写作滋养自己的德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启迪自己的智慧。
高中语文教材容量大、视角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每篇文章都释放着生活的能量并折射着生活的色彩。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转变成写作素材,是作文追求的目标。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感悟与体验等相关训练。指导学生用心去细细观察身边世界的“情、景、理”;用心去慢慢寻觅平凡生活的“真、善、美”;用心去好好表达多彩世界“红、绿、蓝”;以多样的情怀去挖掘生活的哲理和思想的内涵。
二、以激发体验生活为抓手,树立“生活即作文”的理念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就不可抑制地产生了通过文字倾泄心绪的写作冲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日常生活现象,积累生活素材,挖掘写作之源,激发创作兴趣,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要抓住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即作文”的大语文意识。不放过任何一次激发的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趣。把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作文联系起来,把做人、做事、和作文结合起来,在关注生活学会做人的前提下,去进行生活写作,写出流淌生活韵味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个性化作品。
三、以开展专题活动为契机,创设快乐写作氛围
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写作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写作实践的机会。
一是编制课本剧。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经典篇目,深受学生喜爱,也适合学生表演。例如《雷雨》等等,有的老师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再现了生动的生活。二是开展讲故事活动。每天一个故事,故事永远是学生的最爱。故事拓展了学生的积淀。三是召开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辩中飞扬个性,在 “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非常有益。另外开展“趣味语文活动”,也是高中阶段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当小记者,组织学生学习采访和调查;每个学期向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目,完成一定的读书笔记、定期检查古诗背诵;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积累卡”;成立由学生组织的文学社团;参加各级各类阅读、写作大赛等等。这样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
四、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致
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过去一直是教师单一掌管作文的评价权,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实行评价的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价,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评价的方式多元化,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相结合。
通过各种渠道,改正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既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又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信心,在多元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面对作文教学的误区,只要我们多动脑筋,敢于实践,就能走出这个误区。
好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但如何更好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走出一条有益的作文教学之路,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祁国平《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2. 冯俊霞《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