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钹大鼓”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张登元 王建兴 于歌 曹学荣
[导读]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作用
张登元  王建兴 于歌 曹学荣
小汤山中学课题组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钹大鼓”是一种以鼓钹为道具和伴奏乐器的汉族民间舞蹈,是北京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课题致力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钹大鼓”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的新方法、途径和规律,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一、探索 “花钹大鼓”在校园传承的实施策略
1、构建了以“花钹大鼓”为核心的融合式课程结构体系
该艺术是学校的符号与品牌,将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表演形式融于学校的课程,展现本土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呈现文化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本土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精华、也是发展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每周按1天(周三)2个小时安排训练,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以基础性课程、形成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2、形成“花钹大鼓”校本课程的实施的策略
按照“立项课题展开研究,学校课程室总策划,聘请传承人对精英队伍先培训,成立花钹大鼓社团激发兴趣,学科学习渗透,校内外相结合提技能,展示表演做宣传,达成共识做普及,创编新曲目注活力,考核评比奖励保活力,校本教材应用促持续”的路径传承。
二、探索 “花钹大鼓”融入课程的有效策略
1、《钹鼓通今》校本课程读本促进校本课程发展
纳入本校舞蹈体育艺术学科,辐射语文、历史人文学科。编写系列乡土教材,形成特色教育项目:编写四本系列教材,从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动作教学、舞蹈组合、表演形式等方面编写教材,技术与文化结合、知识与智慧结合、乡土与传统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让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钹大鼓的传承做到“有本可依、按纲授课”。通过校内迎宾表演、庆典表演,校外组织汇演等教学方式,让非遗走进来,走出去。
2、《钹鼓通今》校本课程融入国家级课程策略
(1)探索出音乐课“演”的融合的策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首先音乐课堂要以音乐教材中的教学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审美和兴趣为主要的目标,本着每个单元都会挑选出一课的内容进行渗透。梳理七八年级音乐教材列表:明确渗透目的,教学单元内容,教学重点分解,链接花钹大鼓训练节奏,表演体味 “非遗”的价值荣誉。


(2)探索出美术课程“画”的融合的策略
花钹大鼓与美术学科整合:美术专题课《鼓面设计》,《服装色彩搭配设计》、《各种套路表演系列动作图》、《动作要点图》课堂以任务驱动,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感知大鼓的魅力。
(3)探索出英语课程“用”的融合的策略
结合主题语境融合,英语教师将“英语活动观”与花钹大鼓的内容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与环节融为一体。 “Interests and Skills   Lesson 10 My Interests”兴趣与技能,导入环节:利用花钹大鼓内容创设情境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喜爱的原因;在“迁移创新环节”引导学生介绍花钹大鼓的表演特色、喜爱的原因。英语老师把花钹大鼓内容嵌入家庭作业,在“my favorite club”“my hobby ”作业征集中产生一大批以花钹大鼓为兴趣点的英语作文,学生们用英语写作,尽显热爱花钹大鼓的真情。
(4)探索出语文课程“写”的融合的策略
        开展传播非遗文化演讲周活动,话剧表演,《传统文化在身边》系列作文竞赛,语文老师在年级范围内设置花钹大鼓征文, “花钹大鼓队员细节描写”,“花钹大鼓队员的故事”等,将花钹大鼓与语文学科融合,以花钹大鼓文化内涵与所展示的力量为主旨,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文。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对花钹大鼓有了重新的认识。其中初二4班邱格暄同学的《灵动与磅礴》被小汤山中学校刊予以登载。
3.《钹鼓通今》校本课程融入地方课程策略
即,采用“引”的策略实施地方教育课程
以“花钹大鼓”为案例内容,采用“引”的策略实施地方课程。例如讲解“昌平历史”“安全课程”,“饮食与健康课程”等地方课程,教师以花钹大鼓的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如何注意安全,如何注重饮食健康教育。
4.《钹鼓通今》校本课程融入其他校本课程策略
即,采用“做”的策略实施校本课程
例如:花钹大鼓与手工创意课融合:《我爱传统文化》串珠课和剪纸课中,开展“我让钹鼓更漂亮”的主题活动,用剪纸艺术为钹乐器贴上自己设计的花边,让钹显得更加与众不同,五彩的剪纸贴在钹面上,仿佛为钹穿上了花裙子!用串珠课让学生为鼓棒设计个性的流苏坠儿。花钹大鼓与健美操融合:本学期创编了一套花钹大鼓韵律操,律操来源于花钹大鼓韵律与节拍,在本校作为课间操推广。
三、花钹大鼓融合课程的原则
保护意识清晰化、校园传承常态化、课程建设科学化、育人目标清晰化、实施策略创新化、非遗传承文本化、影响激励显性化等原则。
本课题参加昌平区“花开未来”栏目组和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栏目组专门来我校拍摄花钹大鼓社团活动,让传统艺术开花结果。
下一步将更加重视研学结合创非遗进校园新路径,重视学演结合让非遗展演在校园创新,多维活动整合让非遗文化进学生心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