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改变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  吴春芳
[导读] 去年,我教的六(5)班是自己五年级带上来的。六年级开学报名的那一天,班中来了位新同学——小颜
        吴春芳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214200
        案例
        去年,我教的六(5)班是自己五年级带上来的。六年级开学报名的那一天,班中来了位新同学——小颜。接过教导处开来的报名通知单,心里真不是滋味。小颜是全校“出名”的人物,从二班转到四班,如今又从四班跑到我们五班来了。在无奈地接受他的同时,心里的疑惑就不断了:孩子到底差在那儿呢?他的父母会是怎样的人呢?他这样频繁地转班有用吗?孩子正式上学的第一天,小颜的父母都来了。两位家长气质不凡,但他妈妈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一见面就拉着我的手打开了话匣子:“老师,你们班风气好,你教得好,我儿子就交给你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快给他折磨死了,你看我现在浑身是病。每天晚上我陪着他,做作业到十点多;平时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一会儿语文作业没完成,一会儿英语单词不会背……老师我真是对他失望了,但又不甘心。”听着妈妈的诉说,看着他们的举止,我知道他们是有文化的人,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爱、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只是他们希望的与付出的反差太大了,慢慢地失望了,对孩子也渐渐失去了信心。于是安慰她说:“你看这孩子白皙的皮肤,水灵灵的眼睛,肯定聪明,只要习惯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妈妈听了我的话,脸上有了一点宽慰的笑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细心地观察着小颜。他可真是个特殊的孩子:半米见方的桌面上,除了教科书、文具用品,大部分的地方被各色的玩具占据着,形态不同的小奥特曼、颜色各异的卡片、大小不等的悠悠球……他写两字就玩玩具、想起作业再写两字、然后又是玩具,如此循环,能按时交出高质量的作业那才怪呢!我给他收掉一批,不出两天,又一批崭新的玩意儿出现了。开学才三天同学们就戏称他为“零食狂”。三天内糖、饼干、水果、牛奶、干果……层出不穷地从他的课桌里冒出来。有时上课时,他趁老师板书的一刹那,低头填那么一嘴。然而,这个调皮的孩子上进心还是有的,班级的板报,他积极投稿,学校组织的手抄报比赛,他第一个报名。开学后的第五天,我联系了家长,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们达成了共识:家长心理上一定相信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行动上管理好孩子的零用钱、整理好孩子的各类玩具,控制他玩耍的时间和次数,管好孩子的一日三餐,相信并鼓励他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每天与家长联系一次,交流孩子的情况,针对他的进步及时地在班中表扬加分。同时我们双方根据孩子的表现循序渐进、由扶到放地随时改变策略和方法。我们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多月,一天,他妈妈说的是“老师,我孩子原来这么优秀,现在每天晚上我散步,他做作业,不要我操心了。我的身体越来越好。老师,真的谢谢你!”但是我知道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真诚地对孩子他妈说:“是的,孩子是有潜力的。你要相信孩子。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周一的早晨,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读书,只有小颜在座位边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忙得满头大汗。我悄悄地走过去,站在他身边,只见书、文具用品、体育用品还有茶杯乱作一团。小颜看着我说:“老师,家作我做了。”“真做了?”“真的做了。”偶尔的一次拖欠作业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认真地说:“老师知道你做了。你别急,先把眼前的这些东西整理好吧!你找到了作业,放学的时候给我批吧。”小颜疑惑地看着我,我微笑着点了头。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颜的坏习惯反复地出现,我一贯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小颜改头换面了。今年小颜以270分的成绩小学毕业,跨入了中学的大门。
分析感悟:
一、疑(质疑)
这个疑,就是质疑,追溯问题发生的原点。只有找到问题的缘由,教育才能有方向。案例中,刚接到小颜这个“有名”的学生,老师的疑惑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孩子到底差在那儿呢?他的父母会是怎样的人呢?他这样频繁地转班有用吗?”解开这些疑惑,老师就能打造转变这个孩子的钥匙。
二、望(观察)
  这里的望,就是观察,发现问题存在的表象。掌握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观察是我们掌握事实的途径。案例中,开学第一天,老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仔细观察孩子及父母的衣着、神情、言谈,基本掌握了孩子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孩子先天不错,父母宠爱有加,教育方法不对,期望值又高,后来失望又大,种种原因、情感纠结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他。老师对孩子已是心中有数,接下来,就是循序渐进地转变过程了。
三、询(交谈)
  这个询,就是交谈,通过与父母交谈、与孩子交心寻找问题突破的机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守护者,要教育孩子必须联合家长的力量。案例中,开学第一天老师与家长进行的谈话主要是给家长加油、鼓劲,慢慢地父母、孩子的心性相对稳定了,再对父母进行方法的指导。这样的交谈,使孩子渐渐明白事理,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四、待(静候)
   这个待,就是静候,留足问题转化的余地。对这种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是“等为上”。当然,这种静候不是抛弃和放弃,而是留下空间,让出余地,给学生时间反省。这个静候包括有信心地期待和包容地期待。案例中,孩子上课玩玩具、吃零食,老师没有立即去阻止、批评,而是暗中观察,掌握情况,课后毫不留情地默默地把他的玩具、零食拿走,留下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也给他留了面子,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五、赞(激励)
        赞,就是激励,唤醒问题解决的內驱。这个赞也是顺势而为。在老师掌握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有意忽略孩子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来激励他。案例中,老师发现他喜欢画画,就让他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抄报比赛,以任务来激励他。孩子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挺有用,认真地对待比赛,还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孩子的自信自然增强了不少。课堂上,老师给他发言的机会,并及时表扬,用言语来激励他。一学期下来,孩子的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期末,老师、班干部商议决定评他为进步生。在拿到奖状的一刹那,他眼中分明闪着泪花。孩子为自己的进步激荡不已。这种荣誉激励满足了孩子自尊心的需要,也可以成为不断鞭策孩子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