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   作者:耿东霞
[导读]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任务不同于小学的教学任务
        耿东霞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三中学校
        摘要: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任务不同于小学的教学任务,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了,不单单是简单的背诵,还增加了对古诗词的赏析与鉴别。故而,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意义,结合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语言技巧,从而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因此,本文就从“古诗词的主旨概括、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古诗词的语言与意象”等方面入手,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手法;意象;鉴赏能力
        中国的古诗词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又因其语言的凝练性、简洁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而且诗词篇幅也加长了,让初中生背诵起来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了。然而在诗词鉴赏中,并不是会背诵就会鉴赏,而是先理解诗词大意后,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语句以及描写手法进一步分层次理解,最终达到对整首诗的鉴赏目的。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主旨概括的理解能力
        理解大意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尤其是像中国古诗词这种含蓄、意味深长的经典,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内涵方便于学生背诵、更方便于学生欣赏。所以,在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中,教师引导学生提炼诗词的中心、概括主旨大意,明确诗词的内容,才是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第一步【1】。
        例如,在《诗经·关雎》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首先,介绍《关雎》的背景,让学生对其来源、诗人的创作目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学生接下来理解诗词含义。让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诵几遍,并回答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诗中描写了什么?你从中有什么体会?”等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引领学生先理解似的表面意思。诗中前四句通过描写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关关地叫着,嬉戏的情景,引出青年男子对美丽漂亮贤惠的女子的钦羡之情。像这样对诗单句单句的理解,将整首诗的单句理解之后再综合地对诗中的内容整合加工进行理解。在教师手把手地教导下,学生会对《关雎》的主要内涵有所了解,但是细节未必能够完全领悟。这时,教师就应该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播放古风歌曲《关雎》、让学生看一些关于《关雎》的相关影视资料、纪录片之类的。
        “理解万岁”这四个字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中,还适用于学习中。学一项新东西,如果不理解,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的。
        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表现手法的辨别能力
        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轮番打磨,形成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作诗和表现手法【2】。这些手法无疑是诗词曲目精华。

正因如此,学生能否了解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能否知道诗中用了几种手法是学生能否达到鉴赏能力标准的关键。
        例如,在《诗经·蒹葭》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理解古诗的主旨内容后,就要对诗的表现手法进行辨别领悟。《诗经》中最擅长应用的手法就是“赋比兴”了。《蒹葭》与《关雎》自然不会例外。其中,赋即为直接阐述事实、比为比喻、兴则为借他物引出所要吟咏的己物。在手法基本上都一样的条件下,《诗经》中的每首都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即使所用手法差不多,但是侧重不同,表达效果自然不同。就像《关雎》和《蒹葭》一样,都有赋比兴,但是《关雎》的“比”用得更为灵活,将关雎求偶比作主人公寻妻描写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而《蒹葭》的“兴”用得要比《关雎》巧妙,更具有特点。“蒹葭”“流水”“伊人”彼此借影,彼此交辉,浑然一体。又借芦苇丛生,映于天光之下所呈现的茫然景象与诗中主人公对爱情的迷茫相得益彰,突出主人公眼中的“朦胧之爱”。
        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象语言的赏析能力
        众所周知 ,初中古诗词教学却不是简单的背诵,除了要求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还要精确到每句话、每个词的意思。然而诗中词语多以意象为主,故对意象进行赏析比较是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能力的一部分。
        例如,对《关雎》和《蒹葭》进行赏析比较时,除了对各自的表现手法、主旨大意进行比较,还要对这二诗的意象进行赏析辨别。从大体上来说,二者都属国风,表现手法大致相同,但是所表达的意义却不同。这其中的缘故正是二者所用的意象不同。《关雎》中大胆地借用“成双成对的关雎”比作“主人公追求心爱女子”,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执着勇敢的追求,是一首热情恋歌。反观《蒹葭》,借用“霜、露”等凄凉之物,冠以芦苇辉辉,编织成一篇朦胧含蓄的景象,也使全诗呈现出惆怅伤感之情。
        诚然,古往今来众多诗篇断不会只有“蒹葭”“关雎”“芦苇”“霜露”这几种意象。对意象如何赏析可以由老师教学,但意象的积累则需要靠学生自己。只有掌握更多的意象,才能抓住诗人内心深处。
        总结:对泱泱华夏文明的理解赏析绝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成的,需要从小抓起,培养初中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中华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艳艳.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
        【2】:高爱云.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课外古诗词背诵”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践初探[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