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   作者:唐维刚
[导读]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观念
        唐维刚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金溪镇中心小学  湖南省衡阳市 421200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观念,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国家的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若能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教育,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教育的发展均会产生积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良传统;教育策略;分析
引言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它能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不仅能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传统教育知识最多的就是语文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教育进行积极渗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让中华优良传统教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学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开展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关键,是促进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促进小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让小学生多接触、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尊重、孝顺、仁义、宽容、诚信等多种美德,其能教给小学生许多道理,让小学生爱国、守信、善良、尊老爱幼,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崇尚美德、重视修养、人文素质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一直秉持的理念,这些理念即使在今天,也对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将中华优良传统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优良传统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小学生优秀思想品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小学生思想文化水平的提升。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石灰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透彻的讲解使学生深入感悟、体会作者无私无畏、勇于抗争的高尚品质与宁死不屈的精神,进而使学生正确了解什么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让学生在古人高尚品格与精神的熏陶感染下,也能一身正义、坚守信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历经五千多年仍未断代的国家,在这五千多年中,许许多多优良传统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使我们在小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在家里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还有在学校里师长的谆谆教诲,这都是为了后辈们更好地成长,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外来的文化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很多学生们会觉得某个国家的服装很好看或者很喜欢某个国家的电影和语言等,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学生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渐渐地忽略了我国的文化,中国的一些节日过得甚至没有西方的节日热闹,商家看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并因此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就迎合着顾客的需求。在这种现状下教育呼吁人们要关注传统文化,要在学生教育中多渗透传统文化,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弘扬下去。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在教育中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只表现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却没有真正做到实际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策略
        (一)在对比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开发,将优秀的古典诗词与课文(现代作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对比阅读,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在现代文与古典诗词之间走个来回,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美好而温暖的记忆。例如:《燕子》是作家郑振铎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关于燕子的诗歌——杜甫的《绝句》和刘禹锡的《乌衣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燕子》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回顾作家郑振铎借燕子这位春天的使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然后出示《绝句》和《乌衣巷》这两首诗,看一看哪一首诗和课文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判断,说出理由。学生在课堂鉴赏和课余研究中就能达到融合贯通、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将古典诗词与当现代文阅读相对比的方法教语文,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能够将传统教育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让学生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好用、有用,从而达到了渗透、融合、贯通的效果。
        (二)结合国学经典,让学生授其熏陶
        国学经典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的精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接受其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格。那些在记忆中的经典语句,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行为和思想。因此,在小学生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深挖教材,还应发挥国学经典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进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比如,诵读“三字经”使学生对其感悟和传承,不断增强对中华优良传统的认同;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从中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诵读“唐诗宋词”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三)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广大专家与学者根据学生的特征及学习规律编撰而成的,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教材为指导,进行教学活动及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立足教材,对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识,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古诗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深刻地融入诗词意境,加强对内在蕴含情感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汉语言文学的优美,受到优良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与熏陶。
结束语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饱经历史的洗礼,其中有关于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在当代依然启迪着我们。因此,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小学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周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9(08):230.
[2]申艳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5):142-143.
[3]刘维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科普童话,2019(16):108.
[4]陈敏.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策略探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3):22-23.
[5]吴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