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   作者:秦福义
[导读] 减负的重点不是减轻数学本身的知识点难度,而是减去大量重复作业
        秦福义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   524094
        摘要:减负的重点不是减轻数学本身的知识点难度,而是减去大量重复作业。即改变现在数学的学习方式,老师说学生听,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以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一个较好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去探索和理解,通过“解决现有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模式进行数学学习,学生能够把对问题的理解通过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表格、图表等方式。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
引言
        提高教学有效性,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心与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小学教育中,由于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经验与学习能力。因此,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架构,达成较高难度数学学习任务目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第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根粉笔、一本书,教师单方面地讲,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教学备课上,也没有很好地督促学生,没有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第二,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认真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再加上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没有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层,而是为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习题和作业,其效果可想而知,不仅会阻碍优等生更好的发展,还会让“学困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其学习跟不上整体进度。
二、高效率教学行为之“兴趣激发”
        “兴趣激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习兴趣转变为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参与,进而保证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持续性与持久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而多数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的科学运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对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操作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实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例如,在讲解多边形及其相关知识时,通过实物展示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性的观察情境,通过实物观察与操作,加深学生对多边形的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相关动画,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动画讲解”、“组合图形的形成动画演示”等,通过动画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展示,降低学生知识学习与理解难度。


三、控制学生作业量
        首先是严格控制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如何评判“量”的多与少?如何在既能做到“量少”又兼顾“质高”是需要进行讨论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是“分层布置作业,减轻课业负担”。然而,课题的研究进程却不顺利,成果不显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因目前缺乏技术条件和手段,教师对处在动态中的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不能及时掌握,通常语数学科的老师只能凭着感觉把学生们分两个层布置两类作业,这就导致了分层作业布置得不精准,程度掌握得不好,收效甚微。(2)对于学习习惯差、做作业效率低、缺少家长监督的孩子,即便是布置有限的“精炼”作业,他们也能做到晚上十点以后去,或者第二天照样做不完。(3)分层作业依然要面对“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果像重点小学那般保持较多的作业量,则“减负”的效果就没了,如果要求“精炼”就会导致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记忆不够牢固引起成绩波动。
四、把握教学时机,传授重点知识
        把握教学时机不仅是维持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关键,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最佳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教学重点,在学生学习兴趣最浓、积极性最高、求知欲最强烈的时机进行教学重点的讲解,以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为此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一开始的导入环节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笔者就抓住这一时机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生精力集中的时候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在数学课堂上增加实践环节
        教师在实际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良好的教学理念,积极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方法进行创新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学习数学与我们的日常实际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说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计算,没有其他用处。其实这是错误的,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们在处理实际日常生活问题时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它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也成为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引导人的身份指导学生更好地实践,少走弯路,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关的数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
结束语
        在数学课堂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学习的海洋中自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所推导出来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打下良好扎实的数学基础,这也符合当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7-168.
[2]张凤翔.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9(S1):19.
[3]杨利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