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   作者:吴刚铃
[导读] 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吴刚铃
        江西玉山县樟村中学 334705
        【摘要】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高中生来说,我们需要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之后才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要着重在其中突出公民教育的特性。下文中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公民教育视域;核心素养;培养
        现阶段,国内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为了提高公民自身素质、推动相关行业的转型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提高其核心素质。而在公民教育视域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转变教育理念,要把控好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类核心素养培养素材,以确保能够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具体来说,高中历史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5个方面的内容,不同能力素养的培养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此需摆正认识。
一、公民教育的意义分析
        简单来说,公民教育其实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公民意识,提高其思想文化水平而存在的。公民文化是维护社会民主制度稳定性的关键举措,也是开展公民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对高中生来说,因为他们大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掌握了相应的问题分析技巧,所以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提高其公民文化素质,最终让其成为国家核心价值观和我党执政理念、方针政策的开拓者。如果能够在学生在校期间将这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那么等到他们走上社会之后便会自觉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1】公民教育的意义还体现在能够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生活之上,这也是其得到西方政府关注和推崇的主要原因。国内的公民教育仍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把控好各个方面的细节,以提高在校学生的公民意识为起点提高全体民众的公民意识,这将进一步促进国家民主体制的发展。
二、公民教育视域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也将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教学目标问题的关注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学严谨的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具体来说,这一环节的改革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之后才能够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的改革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的改革对学生价值观塑造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学目标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留足优化调整的空间,以确保能够让其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

【2】
        以“中国近现代史”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感”的教学目标。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儿女所带来的伤害,这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民族归属感。此外,教师还需要在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专业素养。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中华儿女的抗争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仅打败了侵略者,更建立起了一个富强、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改革来提高高中生对于我党执政工作和社会体制的认可度,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样,依托这部分知识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其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社会进步。
2、推广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今后要做好该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设置合作学习议题的方式来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之后再鼓励其发挥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并配合教师的引导, 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按照上述思路开展高中历史教学,那么便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研究意识,这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实践中必须要关注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或干预,但一定要让他们自己搜集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事件,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对高中生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既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又能够让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认识世界。
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整合
        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围绕着一个个历史事件展开的,所以历史学科拥有非常明确的实践性特点。基于此,教师需要关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整合,这也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加强历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整合也可以帮助其实现课本知识点的迁移运用,最终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顾炎武、李贽等人提出的思想,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其思想的先进性,但又不能忽视思想中的偏激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开展辩论,让其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再回顾他们当时提出的思想,真正实现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以致用”。在组织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清晰的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思维的发散拓展。而议题不同,所能够培养的核心素养能力也会存在差异,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控。
【总结】公民教育视域下,历史教学需要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关注度,要通过相关教学措施的优化改革来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格局,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5):225-226.
[2]池晓姜.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