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2期   作者:姬志飞
[导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军队院校改革、
        姬志飞
        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

        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军队院校改革、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必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征,探索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为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实现“三全”育人、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向育人;
一、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院校的基本教学任务与目标[1]。军校作为军事人才成长的摇篮,最为首要的使命就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满足人才成长期待和需求,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2]。
         当前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3,4]。随着军队院校的改革,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院校尤其需要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交叉与融通,在专业技能培养中如何更好地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更值得我们思考[5,6]。
         因此,要实现“三全”育人,准确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要求,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部队的需求[7,8,9]。
二、课程思政的含义与构建原则
2.1 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是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同时,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课程思政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课教员的单打独斗,而是所有教员都要挑起思政教育重担。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把不同类别课程与思政教育齐抓共管,是开展立德树人教学课程改革的根本,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教育,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实效性的积极改革与探索。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尽相同,但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同的,即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在课程教学方法上有明显的区别[10],课程思政教育一般采取相对潜隐的方式蕴含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贯穿于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学员接受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2.2 课程思政的构建原则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坚持教学顶层设计。依据教学改革目标,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提高教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教员挖掘和开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明确教学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思政教育方法与手段,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同步发展。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坚持课程分类指导。统筹规划思政理论课、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和素质拓展课,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途径,分类有序开展教学改革。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坚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教员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倡导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推广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全程育人。
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涵特征
3.1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育人”先“育德”,传统教学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实现育人,思政教育是培养学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生命线。课程思政教育既要坚持以德立身,又要坚持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强调对学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坚持文化自信,为部队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3.2 同向育人是课程思政的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齐抓共管。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以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技能掌握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而且只有当所有教员都具备“全课程、全员、全时空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把思政教育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内化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崇高的思政内涵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融入每一本教材、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贯穿学员的每一步成长,实现“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3.3“三全”育人是课程思政的途径
         课程思政是基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蓝图,把制度自信、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塑造等价值导向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有机融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视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改革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原有教学路径,使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同步推进,相辅相成,弥补专业课程在德育育人上的短板,完成院校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3.4 立体育人是课程思政的结构
         课程思政的知识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充实与完善,也就意味着课程思政结构是多元立体的,是培养技能、传授知识、塑造价值和提高能力的统一。技能传授过程往往会忽略价值认知的培养,出现忽略思政教育的短板,课程思政正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综合与回归。
         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全方位立体育人的方式,将知识传授与学员个人成长相结合,关注学员成长烦恼和心灵困惑,有意识地回应和解决学员在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遇到困惑,找到学员认知和实践困惑的隐性存在,通过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学员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所以课程思政的结构是多元的、立体化的,是知识、技能、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灵成长、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之间的和谐统一。
3.5 创新育人是课程思政的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注重创新发展,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要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使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认知,实现学习、实践同思考紧密联系,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现象和本质,培养辩证和创新思维观念,实现课程思政创新育人,筑牢正确的思想道德防线,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思维,在专业技能传授中融入思政教育,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去改革,推动课程思政的创新育人。
四、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意义
4.1 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有深度的学科教育
         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目前院校思政课程是必修课,但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教育是不充分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过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发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丰富专业学科的价值内涵,使专业学科内容“活”起来,让专业教育更加有深度,实现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也是实现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
4.2 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有温度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容易形成单一化的教学倾向,只关注专业学科领域的技能知识传授,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容易忽视。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结合,时刻牢记立德育人的根本,积极关注学员的价值认知培养,坚持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教员的渊博学识和传统文化活跃课堂气氛,让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价值认同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更有温度。
4.3 保障教学效果,提升有力度的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突破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单一育人的短板,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拓宽思政教育传播途径,在专业技能训练与价值倡导中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五、 结语
         实施积极优先发展策略,建立课程思政激励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以保障课程思政改革效果。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思政教育,使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思想价值教育引领哲学思政元素,探索和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建设充满德育元素的专业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教材、示范课堂建设等系列教学改革,促使课程思政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同步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金句速览[EB/OL].[2018-09-11].[2019-03-1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l/2018/0911/c1001-30286349.html.
[2]?习近平主持召开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员座谈会[EB/OL].[2019-03-18].[2019-04-16].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 5374831.htm.
[3]郭娜娜,殷凤仕,姜学波,等.思政教育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J].机电创新教育,2019(4):154-155.
[4]李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路径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6):177-179.
[5]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6]王倩.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83-86.
[7]李洁坤,陈璟.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120-121.
[8]李权国,张弢,文力,等.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与德育价值研究[J].中国地质徽育,2020(1):16-19.
[9]欧阳慧敏.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员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余森艳,李志红,杜丽娟.“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20,36(1):162-163.


作者简介:姬志飞,男,现为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轻便炮兵教研室副教授,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多年来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与机电控制研究,已发表论文40余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