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莲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凰渐小学 525000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心里描写的方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穷人》。
[探索体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谁想回答:5+2+=?
语文课上的5+2是否等于7呢?
二、检测预习成果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通过这些描写,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汇报交流,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展开对话
交流预设:
1、(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寒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预设问题: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抓住环境的恶劣,抓住温暖而舒适理解桑娜的勤劳)随即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交流预设:
a:“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当她对亲人的挚爱和对别人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产生了矛盾的心理。)
b: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果不抱过来会如何?想象 )
c:感受桑娜“害怕”的情绪;桑娜为什么如此害怕?师补充时代背景,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情。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师小结: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3、(课件出示:“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哦?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他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预设问题:
a、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桑娜的紧张、渔夫的善良)
b渔夫的脸为什么严肃忧虑?(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真是个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课时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就更难过了。)
c品读“熬”字
换词法:可以换成:挺、度、顶、坚持、克服
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美好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然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五、照应开头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还想问上课初的那个问题:在这篇课文里:5+2等于几?预设:(等于更艰苦的生活 等于美好的心灵 等于沙饿王国的残暴制度 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 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这就是5+2的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
2、续写: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和妻子桑娜欣慰而忧虑的看着在床上熟睡的两个孩子。同学们:抚养孩子成人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漫长而艰难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的精力、体力乃至生命啊!收养了这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拿起你的笔简单写一下吧!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问: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吗?是的,这是篇小说。小说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又高于生活。这是作者托尔斯泰根据《穷苦人》改编的。今晚,请与你的爸爸和妈妈一起读一下《穷苦人》,在这篇叙事诗里,你会找到桑娜的原形。
2、推荐阅读:(加拿大)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
(中国)曹文轩:《根鸟》
(日本)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瑞士)斯比丽:《小海蒂》
[学导反思]
一、通过学习了本课,你了解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和老师同学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