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3期   作者:肖岩雪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于7-9年级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肖岩雪
        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林业第一中学校  150232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于7-9年级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试题也成为中考必考内容,且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文章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力求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名著;阅读;兴趣
        初中生阅读总量低、阅读能力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名著阅读教学无疑成了一线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实践活动的角度,以自己对《西游记》的导读教学为例,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力求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可塑性较强,因此,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名著阅读变得妙趣横生,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感受到阅读的魅力,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自然也就被激发了。名著大多是鸿篇巨著,篇幅长,加之写作背景大多与学生相距甚远,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立足学生阅读实际,减轻学生对名著的畏惧心理。阅读初期,可选理解难度较低或趣味性较强的名著(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利用多种阅读形式尽量让名著“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
 1.利用电子媒介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究式学习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并非全然是坏处,运用得当,它能促进阅读。与纯文学阅读相比,现代化技术更加直观形象,如电影、戏剧、广播、动画等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想象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如今,大多数中外名著都已经被拍成了动画片、影视剧,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播放其中的精彩影视片段,给予学生丰富的视听享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比如《西游记》一书,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做成了游戏,还有很多相关的歌曲,但其中也有大量的颠覆式改编作品,如《大话西游》《情癲大圣》等,与原著主题、内容基本毫无关联,因此教师先要把好关,做好影视作品的筛选及推荐工作。

2.开展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或课本剧表演,激发阅读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初中生喜爱新奇有趣的形式,知识竞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因此知识竞赛这一形式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能借机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在初步接触名著时,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与感悟难度较大,因为要深入理解名著,必须先熟悉文本。而知识竞赛考查的主要是记忆力,适用于知识积累。

因此在阅读《西游记》一书时我特意采用了知识竞赛这一形式,果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落实了文本阅读的任务。初中生通常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因此表演也是他们所喜爱的形式之一。文学名著里的人物大多鲜活耀眼,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因此,对人物形象的重新演绎有利于熟悉故事情节,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更有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发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授之以渔——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不喜欢名著阅读,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读不懂,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因此自然会觉得作品无聊枯燥,难以阅读下去。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给予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方法这把钥匙去开启名著宝库的大门。
1.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专题学习,进行展示汇报,学会学以致用
        阅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阅读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也就是细细品读,对文章的情节、词句、细节等加以揣摩、赏析,达到透彻的理解。跳读,则是广泛浏览、粗略阅读,达到快速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即可。在阅读名著过程中,通常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要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就必须加以训练,特别是精读,一定要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才能强化所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通过解读这三要素,基本上就能把握小说主题,领会作品魅力。因此,精读名著也应该从此入手。阅读《西游记》时,我设置了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西游美景再现、新西游故事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要求全班同学用两个月时间熟读《西游记》,并选取自己喜欢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合作探究。于是,学生们熟读文本之外,利用图书馆资源或网络查找、整合相关资料,并进行组内研讨、交流,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2.组织阅读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要求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认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辨式阅读能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理性地分析,辩证地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西游记》后,我调查了学生们的意见,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因此我选择了辩论赛的形式,确定了辩题“孙悟空和猪八戒谁更适合现代企业”,正方选择是“孙悟空”,反方是“猪八戒”,学生们踊跃参与,结合原著细节进行唇枪舌战。正方认为孙悟空在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方面要优于猪八戒,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而反方则认为猪八戒具有现代企业最需要的团队精神,而悟空桀骜不驯,显然不能服从管理,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阵阵赞叹。最终,正方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对手,赢得了辩论赛的胜利。
        綜上所述,我认为以阅读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情景体验,引导、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阅读方法,学会交流、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闫玉荣.《西游记》从小说到电视剧改编中的传播机制探析[J].东南传播,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