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黄振涛
[导读] 混凝土在整个土木建筑工程行业之中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因为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
        黄振涛
        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局,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混凝土在整个土木建筑工程行业之中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因为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当代的建筑工程之中,基本上都会有它的存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整个土木工程而言也会产生非常直观的影响。可以从中看出,要想保证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相关质量,就必须确保混凝土有非常高的质量。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高其施工技术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为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土木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从土木建筑的建设角度看,由于该工程类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提升,并满足人们在不断提升的经济环境下对生活质量的各类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就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强化施工技术以在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性与功能性的基本需求。
        1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混凝土自缩
        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混合型材料,它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它很容易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也就会导致整个混凝土出现自缩的情况。而导致混凝土自缩的原因就是整个土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很普遍的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而言,包括外加剂因素、水泥因素和矿物掺合料因素。其中,外加剂因素主要指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减水剂来提高其流动的速度,而干缩性的减水剂会严重影响它的效果。水泥因素是指水泥出现硬化的情况。矿物掺合料因素指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一些相关材料的加入,如硅灰、煤灰等,这些往往会对混凝土的自缩值产生较大的影响。
        1.2材料配比的影响
        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具有严格的规范及标准,同时也需要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的计算、施工等能力。材料配比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粗集料的干净、干燥程度,要求粗集料内不应含有杂质。同时,混凝土材料的供应商资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材料,如果供应商资质不足,提供的材料内混有过多杂质,将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需要经过严密、科学的计算,通过粗细骨料的精准配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硬度。
        1.3温度因素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第一,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较大。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初期会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水热化状态,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挥发,使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其所配置的钢筋往往没有深入到内部,导致结构内外温差大,严重的会引发结构裂缝。第三,根据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使用中,当浇筑完混凝土的主梁之后,整个结构经过太阳暴晒,会出现主梁拉应力增加的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增强整个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要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地增强整个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土木工程的实际建设之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在混凝土中合理增添材料,由于裂缝的产生与传统材料的使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新型材料,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还有一些金属纤维等增强型材料。

第二,加入一定数量的添加剂,要控制好加入的量,通过这种方法也能够直接控制整个混凝土的自缩值,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第三,合理运用一些科学的计算手段,对整个混凝土建设工程进行相关计算,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从而辅助土木工程建筑设计人员的相关工作。第四,在整个施工开展前期,应该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实验与研究分析,选择最佳的原材料配比,以此保证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2.2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的配比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基础。在配比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选择水热化较低的水泥、硬度较大的石料,严格按照规定,淘汰不合格的材料,切忌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劣质材料。在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标准配置规范进行混凝土配比,遵循适量原则,合理选择砂石、水泥的用量。施工人员需要在搅拌前对材料的配比进行反复地检查,以避免因材料配比不合理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施工人员可以在材料选择后进行试配比。如在选择质量合格的水泥后,根据水泥强度以及谁惹华反映,进行3种级配,将砂石等材料作为辅料,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混凝土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配置不同功能的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效率,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
        2.3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土木工程建设环节,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决定工程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决定着前期的初凝时间,也与后期的养护环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视程度十分有必要。在应用浇筑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施工环节:第一是开展工程项目时,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情况摸底工作。在前期的工程施工准备环节,施工人员应提前清扫施工现场,保证现场施工环境的整洁以免影响浇筑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做好浇筑表面的保湿工作并对预定的浇筑位置进行提前处理;第二是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对现场的施工模板进行反复核验,包括尺寸、规格、参数以及各项应用指标等,若现场有施工条件可以做小范围的模板试验以保证其应用效果,使模板施工过程与设计施工方案要求相符[7];第三是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纸为遵循的施工原则,一切施工操作都应按照施工方案中所标注的施工环节要求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施工规范性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第四是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施工要求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采用内部架设水管的方式实现结构内部温度的快速降低,继而掌控混凝土温度应力,以最大限度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风险。
        2.4混凝土的养护
        当混凝土配制期间,水泥发生水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若处理不好,这部分热量会在混凝土结构当中进行聚集,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温度应力。在具体的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可以选择减水剂,将混凝土内部热量释放出来,在浇筑过程中,为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要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时进行混凝土施工,若不得不在特殊天气环境下开展工作,要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降温,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及时开展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结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提升。具体是要借助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防止内部应力造成的开裂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蓄水池的形式来保持混凝土温度,或借助暖棚,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温度,确保混凝土结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固结完成后,再开展下一步工程建设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土木工程的项目特点,在具体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项目需求,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增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而且,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结合以往的经验以及工程施工的特点,细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施工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材料配比、裂缝控制以及温度应力的控制等,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工序的稳步进行,为土木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雪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2428.
        [2]蔡志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