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与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 刘胜东
[导读] 近年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逐渐的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刘胜东  
        身份证号码:32128219810123****
        摘 要:近年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逐渐的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园林景观具有众多功能,通过合理的设计,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能够充分的发挥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园林设计的生态化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本文对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的原则加以叙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园林设计;生态化;原则;环境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和环保理念的提升,园林建设行业在我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良好的园林设计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在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调节小范围内的生态平衡,维持物种丰富度,并发挥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由于园林设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种类繁多,因此需要将各种手段与生态技术相融合,从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原则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舒适、生态健康的游憩环境,而园林生态设计能够将材料与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于资源的消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的同时越发感到对于精神文化的渴求,对于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索求。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对各种元素进行整合与创造的复杂工作,再加上现在的设计要求越来越多,此项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设计生态化园林应当着重加强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确保生态平衡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提高自然生态环境中能量流动、资源循环以及生物信息传递实现高度统一,从而使生态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能够维持自然界生物以及人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物繁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园林设计的生态化建设时相关设计应当符合社会需求,以此来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园林景观植物配置除了要满足生态需求、审美需求外,还要保证其经济性和适用程度。园林建设要对其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在保证景观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尤其是园林植物配置不能造成额外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浪费,不能与生态理念背道而驰。按照湿地生态学、湿地学、规律,遵循湿地植物的生长、演化等规律,对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能够营造出改善局部生物环境、气候环境并且深受人们喜爱的湿地景观,为人们的提供娱乐、休闲的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应只重视园林的外观是否吸引眼球,也不应把园林是否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放在工作重心,而是要将满足国民以及社会需求放在首位,以此来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平衡,进而营造出风景优美、生态平衡的现代生态化园林环境。
二、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的策略
1因地制宜,布局生态设计
        景观属于审美性的产物,生态效益比较明显,更加偏重于一种艺术设计。在进行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化建设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布局生态设计,通过生态化园林与人类居住地区的实际地形相融合,充分利用不同地貌呈现出园林建筑的生态之美。在景观建设前,合理进行各种植物的搭配设计,以主题性和功能性为设计标准,提升方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保证园林景观呈现出最好的生态效果,并能蕴含一定的文化特色,展现城市发展水平和特色风貌。此外,园林植物的选择还要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在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将其打造为城市风貌的一部分,具备城市特色。
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给予相关领域同样的关注,所以每个场地的资源以及能源潜力都要被充分地分析和认真评估。

结合周围水体、地形和植被等方面因素,可以对周围空气温度、风的模式、日光照射与太阳能辐射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求,调整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扩大各项条件的积极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季节气温变化不同、土质酸碱程度不同,在进行生态化园林建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该地区常年雨季,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就要根据该季节气候进行适合雨季的植物进行种植。在挑选植物的时候,设计人员还要针对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进行专项性选择,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园林土地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在进行园林的生态植物布局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变化,通过种植不同植物来实现园林环境的四季化,为周围生活的国民营造出不同季度不同风格美的环境氛围,通过各种植物对园林中的生态环境进行点缀,在美观的同时还能使园林生态领域能够自然循环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加强以人为本,完善配套功能也是园林生态化建设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措施。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舒适、美观、休闲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能够使现代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从而扩大现代园林的受众群体,使现代园林之美能够被更多观赏者认可。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取合适的树种,协调好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要考虑人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同时还要考虑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园林生态化建设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将冬夏季节考虑进去,在夏天生态园林的建设中要有能遮阳以及挡雨的设计规划,而在冬天生态园林的建设中要做好取暖措施以及供使休息的专属休息区。另外,在进行生态化园林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老幼阶级,合理分化区域,设立适合老人活动的健身区域以及年轻人的活动区域。最后,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就要深入了解当地具体历史文化,避免所设立的景观小品与实际历史文化出现冲突,进而对当地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还要将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结合,潜移默化的提高整体居民的文化素质。
3善于利用植物特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特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不仅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点,对于后续的设计工作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指导作用,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应重视植物的这种积极作用。但同时,设计者也要明确,并不是所有植物均可用于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外来物种,应用前必须对其特性进行调查,避免其危害到原有的生态系统。由于植物本身的特性决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并不可能持续保持原状,它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变化而不断的改变,因此,在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出了要考虑到植物的美观性、经济性等方面以外,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植物的后期生长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从而有效防止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园林景观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植物共生关系掌握不足,导致一些不可共生植物被种植在一起,进而导致植物存活率下降、病虫害几率上升,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松树、桉树以及刺柏等,都容易对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就要充分研究这类植物的生长特点,保证植物间搭配协调。植物配置合理,不仅能够实现空间界限的有效分割,还能够对范围进行限定,有助于连续感的提升以及整体感的增强。以素材的角度来讲,树木、草地均属于软性素材,而建筑则属于硬质界面,软性素材不仅能够对硬质界面起到烘托作用,还可以使其质感更加丰富。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应重视植物的这种积极作用。但同时,设计者也要明确,并不是所有植物均可用于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外来物种,应用前必须对其特性进行调查,避免其危害到原有的生态系统。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景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筑绿色生态社会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把生态理念放于首要的位置,凸显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与生态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海林.试论市政园林景观规划发展策略[J].中国农资,2014(4)
[2]徐建锋.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