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韩赛奇
[导读]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受到水土保持问题的制约
        韩赛奇
        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受到水土保持问题的制约。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关单位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在大多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水电项目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根源,减少因水土流失引起的肥沃土地的侵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问题。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
引言
        生态修复指的是采取人为措施保护生态系统,让其发挥应有的水土保持作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运行。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来看,需要以水土流失的因素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运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水土保持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且传统的治理模式也逐渐被取代,因此未来必然朝着全新的生态修复理论发展。
1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作用
        所谓的环境修复技术通常是指人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规律,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来达到加快生态修复的速度的技术。但我们所说的生态恢复并不是直接的功能恢复,而是生态状况的改善,保护植被的多样性以及集中精力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组,管理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不能直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但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为自然恢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可以加快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将环境修复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丘陵地区的水土资源来提高土壤的修复能力,并充分利用土壤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建设要求通过造林改善土壤资源的利用并改善环境条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可能会涉及地质学科、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所以整个环境项目的建设非常复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环境规划,促进积极的生态系统循环,加强水土流失控制,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水电行业开发建设的目标。
2水土流失特点
        (1)分布广、面积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3)土壤流失严重。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4)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我国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5)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3水土保持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进行了领域发展的融合,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利用量和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造产生了破坏。为了避免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措施和政策促进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水土保持方面加强了监督和管理。而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而言,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周边人民群众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建设单位统一统筹、设计施工单位的协调跟进,从而使得生态环境的质量得到保证,也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4.1提高人们水土保持意识
        相关施工人员应科学地选择一种环境恢复方式来控制水土流失,以实现改善和恢复环境的目标,这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吻合。此外,施工人员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需要可观认识到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或土壤造成巨大破坏,并消耗更多地土地和水资源。因此,在创建水利工程项目时,应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工作,以不断改善土地资源,并利用水资源。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并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环保意识,制定更加科学的水土保持计划,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4.2保护土壤资源
        一是保护土壤资源。施工过程中因为土方挖掘等过程产生大量的渣土,在堆放渣土时还会较大程度的破坏当地的土壤植物系统,因此在开挖施工时可设置专门的区域用于堆放渣土,避免渣土对土壤产生较大的破坏,施工时尽可能降低种植土的挖掘量。二是给水土流失区域填土。部分地区种植土资源比较稀薄,可采取填土的方式增加土壤含量,并选取合适的土壤环境植物种类,尽可能将水土流失的影响降低,但该方式工程量较大,因此目前主要是以保护原有的土壤资源为主。
        4.3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在当下的生态修复的工作中,土壤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土壤作为重要的植物载体,成为了重要的生态修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传统的粗放方式,使得土壤的破坏的程度比较高,在施工后进行土壤的回填工作,原本地表的植被已经遭到了破坏,后续也无法进行后期的植被种植的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进行土壤保护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土壤破坏的程度分析和后期修复措施制定,减少施工废渣对于植物的影响。因此,地表土壤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保证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
        4.4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每个地区内的水域情况也有所差异,对于水土流失情况,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结合本地区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将区域内的特点与修复技术进行结合,确保修复计划设计与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因为水土流失种类有所区别,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采用针对性措施。
        4.5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加大技术应用力度
        我国生态环境复杂、各个水域的情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何进行更好地水利工程建设和后期的生态修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施工之前,需要结合长久的发展进行水利建设,还需要根据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方针政策的应用,避免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新的和更为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促进生态恢复的工作进行。
结束语
        综上来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不仅要充分利用水电项目,还必须确保其环境效益。运用环境修复技术,加强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监测和管理,增强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在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及时履行保护环境的相关职能,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出水利水电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盼.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78-279.
[2]李旭.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33-234.
[3]崔磊,冯磊,薛联芳.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J].水力发电,2019,45(11):1-3.
[4]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
[5]孙芝玲.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J].吉林农业,2019(2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