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建筑规划竣工测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李波
[导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各行业各领域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
        李波
        沂源县勘查测绘服务中心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各行业各领域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在建筑纹理采集和建模方面具有极高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规划竣工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对该技术的实际使用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建筑规划竣工测绘;应用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建筑业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因为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其施工周期长、资源消耗大、施工现场复杂、施工过程的变化因素多等特点,严重影响建筑行业的低能耗、高效率的发展。将无人机测绘技术运用在建筑领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加快施工的进度、劳动力和建设成本的节约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工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1.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内涵
        与传统摄影测量技术相比,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突破了影像获取角度的局限性。这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而无法兼顾周全的问题,实现了多角度采集影响,让摄影测量工作质量得到了提升。无人机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结合,可以借助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更加高效且低成本地获得影像信息,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1.2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
        首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真实性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拍摄角度的多样性和图像信息采集的全面性上。通过倾斜摄影,图像信息使用者可以对地面建筑物实现多角度观察,并且可以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更为明确的把控。其次,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可采集建筑物的纹理。利用航空摄影大规模成图的特点,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建筑物立面信息,提升三维建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所采集的数据量小且易于传播,可以快速地被发布在网上,实现共享应用。
        2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技术流程分析
        2.1航摄准备
        首先应根据测绘需求,布设像片控制点,一般情况下会设置2条航线,设置12条平高点布设基线,在各条航线上设置高程控制点,布设5条基线。布设玩像控点后,逐一检查无人机及所携带的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检查遥测信号是否正常,数据链路是否通畅,审核航线规划是否合理,一切正常,即可启动无人机,遥控无人机按照设计航线飞行,经飞行时等距或等时摄影。
        2.2内业数据处理
        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体系的成熟,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内业数据处理系统,技术相对成熟的有数字测量工作站Inpho,DPW、Jx-4CDPS、适普VirtuoZo,测绘工作人员可根据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系统。在制作DOM的过程中,应该采集相关航摄资料,进行空三加密,应用地面布设的控制或POS数据,获取外方位元素和DTM数据,应用OrthoVista模块、SeamEditor等,纠正单片,镶嵌拼接影像,进行匀光匀色处理,适当裁剪图幅范围,最终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
        2.3建筑规划图编辑
        建筑规划竣工测绘工作完成后,需制作建筑规划图,确保图纸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工程建设的准确性。

在工作工程中,应该及时掌握竣工信息,将生成的DOM数据导入建筑工程GIS影像库中,并在竣工建筑中添加Super-MapDeskPro,实现矢量化转换,将工程摄影测量信息及时录入影像库中,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3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建筑规划竣工测绘中的应用
        3.1应用实施
        (1)无人机倾斜摄影组合的航摄仪运用的是五镜头,主要是获取航摄数据,单镜头的设置焦距是24mm,达到了航向重叠度的85%,旁向重叠度的80%,而影像的地面分辨率高于3.5cm。运用无人机地面站软件进行计算,应用中布设的飞行架次需要4个,航线27条,其中的绝对航高是189m,基线长度12m,间距是24m,总共的航线长度是20.8km。结合实际的航摄情况,确定具体需要的五镜头倾斜影像数据的组数,了解其对应的POS数据。(2)空三加密,自动建模。在Smart3D软件平台中导入倾斜影像和外业像控点,实行空三加密,密集匹配和联合平差等都包括在内。然后进行生成点云、不规则三角网构建、创建DSM和全自动纹理映射,最终生成测区全自动的实景三维模型。(3)采集数字线划图。运用DPModeler软件中的矢量测图模块实行内业数字线划图的使用采集,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获取相关的影像数据,保证其地形数据矢量采集工作的高精度。而且在运行中,不必进行立体眼镜的佩戴,只要依据影像和自动空三生成的三维模型就可以实现地物要素三维信息的直接定位。要相应的减少外业调绘的工作量,保证内业的屋檐改正,还需要提供垂直辅助线和十字辅助线,使得垂直水平移动有相应的参考,但采集的数据必须要准确。在设置时,可以在软件中内置建筑所处地区的地类地物属性模块,并赋予其要素属性,导出矢量成果。(4)成果数据。点云、DSM和实景三维模型都是全自动建模生成的,可以完成采集后竣工地形图的数据成果。内业人员要结合摄影测量的数据成果,编制相关建设工程规划竣工的测绘报告。
        3.2误差分析及优化措施
        (1)像片原始分辨率不足产生的误差。本次试验区域采集的原始影像地面分辨率为3.5cm,由于规划竣工测绘对地形图地物点精度的要求较高,3.5cm地面分辨率仍略显不足。通过优化航飞参数(降低航高、换长焦镜头等),可以提高获取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相关数据成果精度。(2)空三加密对精度的影响。Smart3D自动空三加密过程中,存在部分误匹配粗差点及飞点数据,影响空三成果的精度。可通过人工干预方式将空三成果精度优化到最佳,提高规划竣工地形图成果的精度。(3)人工采集时产生的误差。人工采集产生的误差是误差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来源,以本项目为例,影像图上1个像素的误差,实地距离就是3.5cm,人工采集时,2个像素的差距,实地差距就可达到7cm;另一方面,当某一地物不在同一高程面时,会因为视差造成矢量采集的不准确,此时需要作业员根据不同角度的影像图进行局部调整。因此,提高作业员作业经验和操作熟练度,可提升矢量采集成果的精度。
        3.3对比生产率
        在建筑规划竣工测绘中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不仅可以提供工程的实际生产效率,而且也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尤其是在难以进行导线布设的作业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不长的外业时间,对于天气因素这一技术可以减小其对测量工程带来的影响。而且多角度的三维建模成果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场景还原,在图纸核对环节质检人员就不必去现场进行检查,提高了施工测量的生产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在建筑规划竣工测绘之中,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以及建模有效性,让竣工测绘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测绘工作的精度,更可以让测绘效果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不过,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实现进一步创新,突破该技术的应用局限性,使其能更广泛地应用在建筑规划竣工测绘之中。
        参考文献
        [1]焦庆.简述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规划竣工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45):216-217.
        [2]宁利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9):75-76,79.
        [3]王鹏,刘对萍.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J].科技风,2018(28):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