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邢晓天
[导读]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基本任务,开放大学由于其面向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特点
         邢晓天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基本任务,开放大学由于其面向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特点,学生构成较为复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为理论切入点,通过分析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现状,探寻内在原因,探索提升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的方向。
        关键词: 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政治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课教师责任重大。①开放大学作服务全民终身教育的新型高校,在坚定群众理想信念、提升凝聚力、推动建立全民“大思政”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现状
         当前,开放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缺乏成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各开放大学的思政课程教育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没有较为完整的机制体制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首先,未能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架构,部分开放大学没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教研部,且专职教师短缺,思政教师培养发展机制不健全,人员引进较为困难,后备人才库存不足。
         其次,开放大学学生较普通高校而言,思想情况较为复杂多样,对于思政课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间水平差异较大,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以致课程内容不能统一,指导难度也更大。
         最后,开放大学思政课程的传统授课模式为大班面授与网络直播授课相结合,讲课方式以灌输式和理论学习为主,教育内容、方式较为单一,学生集中学习效果不显著,学习效率不高,且课程教学资源仍处于建设阶段,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限。
         二、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困境原因探析
         从教育主体的角度分析,目前开放大学思政教育活动的发动、实施者主要还集中在专职思政教师之中。然而从广义上讲,思政教育的主体该应该包括党团组织、社会组织群体以及家长等各方面。在教学结构当中,教育主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其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且教育主体发挥主导性的效果与实际教学的效果呈正相关,②所以教育主体是提升思政课程实效性、提升实际教学成果的关键一环。开放大学思政课的教育主体范围过于紧缩,教职工没有充分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因此造成人员短缺的问题。
         以思政教育客体作为切入点来讲,开放大学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相较于普通高校,存在角色多样化、生活、工作圈子复杂等特点,学生在年龄、工作、受教育程度等情况上差异较大。普遍存在道德认同感强,但基础文明素质较弱的情况,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多样化特点,部分学生个体利益取向③明显。

成人学生还面临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的工学矛盾,入学动机大多是想拿到文凭,方便就业等功利性目的,因此对与就业无直接关系的学科兴致不高。
         在思政教育介体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即以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显性教育的主要依据。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际的教育偏向,由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学生对于传统灌输式教育抵触心理增强,在使用思政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时容易遇到阻碍。同时,思政课的教学手段仍较为单一,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接触外界观念、思想的途径增多,因而对单一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减弱。再者,当前思政课程教学主要还是满足于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德行方面的培育与提升还存在不足,也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所以思政课的实效性大为削减。
         三、提升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的探索方向
         因此,开放大学面对上述问题,应首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思政教育团队主导,囊括各职能部门教职工在内的协同育人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强调各部门、各学科配合,推动教学、管理与服务多方联动,扩充育人主体的范围,弥补人员的不足。
         开放大学还应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发展,及时修订教材,推动课程思政、朋辈教育,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各分部网络教育资源,结合新媒体、APP、慕课、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教育教学模式,构筑“六网融通”4的思政教育模式,切实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提升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并且,要注重校园思政政治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军训、传统文化社团等内容,充分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建立健全的校园文化制度,协调群体与社会、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精神内核与凝聚力,构筑起学习者与学习课程、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自身间的知识链接,⑤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开放大学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
         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广大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必须要用新的理论与实践武装自己,让思想政治课既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也能够上到学生心坎里,切实提升实效性,引领学生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胜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06-12.
[3]赵玉琴.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20-06-02.
[4]陈艳.开放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探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12-19.
[5]李继梅.开放大学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实证研究—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46-49.

        基金项目: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度科研基金 “提升开放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2019KYQN07)
        作者简介:邢晓天,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校办公室秘书,研究方向为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