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雪宁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第二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可以通过对小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少先队活动的方式,鼓励队员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动脑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去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自我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为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为使现代少先队成员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少先队辅导员需要定期对他们开展具备一定意义的少先队活动,以此来达到使小学生具有责任心的目的。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他人、社会、乃至是对整个国家所要担负的责任的意识。通过少先队辅导员开展高质量少先队活动的方式,不仅将能够使少先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对于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为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少先队是我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1]。因此少先队辅导员定期对少先队开展丰富的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而且还能够使小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后,养成责任心,这对增强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时指出,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学校,勉励新时代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这激发了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国梦奋斗!因此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国家未来非常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少先队员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帮助祖国更好的建设发展。
可以针对小学生开展爱护校园环境的活动,目的是使小学生不在校园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纸屑保护校园卫生,不破坏校园设施等活动。当身边小学生出现不文明、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能够及时制止。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少先队辅导员对小学生开展具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例如: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的少先队活动。目的是使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另外,从小事做起,不仅会使小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后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而且还会使小学生从寻找生活中的感动到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即学会感恩和付出。例如,当小学生生病时,父母的贴心照顾;又如,当学生面对挫折时,同学和教师的鼓励、支持;再如,看电视体育节目时,看到体育健儿为了我国的荣誉而拼命的状态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将使小学生发现身边的感动,从而使小学生遇到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不知如何过马路的老人时,能够搀扶老人,帮助老人过马路;当同学面对他人的欺负时,能够挺身而出,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勇敢的说不;当父母下班回家后,能够为父母倒一杯热水等。
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等[2]。可以组织少先队员形成行为规范的检查小组、值周生小队等方式去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例如值周生小组的成立,将会对那些行为举止不正确的学生产生监督的工作,这将能够有效的促使学校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小学生在活动中把责任意识落实
少先队辅导员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步骤以及确定活动的内容。帮助学生们理解活动开展的意义,并让学生们从活动中学会成长,有所收获。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提高能够促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有效的开展。在少先队活动结束后,少先队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对参与活动小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兴趣。少先队辅导员的点评方式应以树立在本次活动过程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小学生为主,并鼓励其他的小学生向这名学生进行学习。
少先队辅导员可以开展“自立少年”的活动,活动的计划步骤是开展符合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由参与活动的小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本次活动中进步最大的小学生。投票选择进步最大的学生而不是表现最好的学生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本次自立少年的评选,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内容的选择可以从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书桌、自己打扫卫生等。并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开展。在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小学生开展自立少年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立习惯的养成,对于日后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中国梦中青年的梦,习近平主席是这样描绘的,“中国的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内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对于少先队员而言,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少先队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生活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民族意识,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少先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帮助同学,关爱家人”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同学出现问题时,当学业上不懂得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还不好意思请教相关教师,此时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帮助,使学生能够跟上课程,不被困惑;同学之间的帮助下,教室卫生能够又快又干净的完成;在家庭生活中,虽然小学生一直处于被悉心照顾的角色,但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已经可以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而能够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比如学生帮助洗碗、打扫屋子、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又例如开展重温入队誓词、红领巾实践体验分享交流会等活动。这对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少先队活动,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小学生在面对生活或者学习中的问题时,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合理性分析。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丰富性、并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等,使小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敢于承认,敢于负责任。而不是当问题发生时,出现推卸责任、埋怨他人等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常态化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的策略与途径初探[J].少年儿童研究,2020(06):69-79.
[2]魏李飞.基于仪式教育的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培养路径[J].辽宁教育,2020(12):52-55.
[3]彭晓敏.服务学习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设想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20(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