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造生活化的培智语文学习路径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冯家丽
[导读] 生活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的一门一般性课程
        冯家丽
        绵阳市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622661

        摘要:生活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的一门一般性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与生活性特征。而培智学校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除帮助他们提高智力之外,提高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是培智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培智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特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及内容生活化,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特殊学生学习理解语文知识及生活知识的难度。
        关键词:生活语文;培智;特殊学生
        
        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培智学生的障碍程度日趋严重,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动机缺乏、自控能力差及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此外,培智学生极易受自我情绪的影响,难以根据场合和对象的变化适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状态,仅能够集中注意力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则常常不加理会,甚至表现出排斥与倦怠。基于此,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时,要做到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分层制定课程目标、综合选取教学方法及合理进行学业评价。
        一、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它可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不受教师督促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使教师获得理想化教学效率。近几年来,培智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步且肩负着智障儿童义务教育重担。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为其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看到熟悉的事物时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一旦他们对所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进而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比如,在学习相关绘画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墙壁布置成童话世界,粘贴一些动物图片或者花朵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合理运用语言描述生活化学习氛围,让他们对绘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画出一幅幅优美的文本图案。此外,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且运用现有生活经验去分析、寻找解决途径,通过畅所欲言的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在构造生活化培智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以及适合教学的情景,以便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以更高的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为特殊学生来带更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增强语文教学的康复训练意义,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清明 端午 中秋》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为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三个节日,教师便可以当地过节的习俗为情景要素,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高效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可以以中秋或端午为备课重点,为学生准备月饼、粽子等特征较为明显的食物、当地特有的一些过节吃的小吃以及当地过节时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便可以基于这些事物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导入之后,教师便可以点出本节课的主题:“节日与节日的传统习俗”,并以针对性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如对A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图片中以及教师讲台上的实物应当在什么时候吃呢?”对B组学生,教师便提问:“这是什么?”对C组学生,教师则应当重视其课堂学习体验,多以笑容、温和语气给予鼓励,让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通过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情景,教师可以让A、B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加强生活化实践操作
        如今,教师不再扮演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除了要让其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便于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大集体。培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主要肩负着智障儿童的教育重担,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上存在局限性,日常生活中并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这需要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及智力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比如,在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教学时,可以通过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来锻炼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引发他们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且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做,很多时候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往往隐藏在生活中也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不止语文学科教学,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都与生活存在密切关系。那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就需要教师加强生活化实践操作,继而促进智障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四、布置生活化课堂作业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在活动结束后向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希望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成绩,然而有些练习题往往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系数,学生并不能高效准确地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任务。所以要想确保每一位智障儿童提有所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布置与之生活相关联的练习题,这也是生活化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点。同时练习题的布置其目的也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检验是否对课堂所讲解知识点熟练掌握。再者生活化元素在练习题中的引入还可加深儿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打破以往题海战术的现状,实现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少年闰土》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相关基础性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身边的好朋友,第二天再让他们课堂中朗读给其他人听,在其朗读结束后要给予鼓励,这样既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他们潜移默化地积累写作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培智语文教学质量。
        五、合理评价,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学业评价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施达到课程目标程度的过程。《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教师教学。教师评价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始终坚持生活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实时提供多种支持,恰当运用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轨迹。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要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状况,激励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同时,教师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对学生语文知识技能评价的同时,兼顾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评价。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出教学前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后续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师在生活语文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通过学生的反馈,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从而提高自身生活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夏良勇.基于生活化的培智语文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30):71-72.
        [2]钟鸣.培智高年级生活化教学的成效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36-37.
        [3]宋晓丹.浅谈培智学生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人文之友,2019,(17):273.
         
作者简介:冯家丽(1990.10.20)女,汉族,重庆巫山人,职称: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