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广
山东东财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52200
摘要:在现阶段农田水利领域工程实践中,积极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节水技术的作用,不断促进农业节水的发展,共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C
引言
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进而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针对任何一种就节水灌溉技术来说,都有其优劣势,所以在利用某种技术期间,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了解各项技术的应用理念,以便实现科学化的技术管理,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1.1 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灌溉提供了有力帮助,确保农作物生长不受干旱影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特点和地区优势,构建良好的水利循环体系,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同时,不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1.2 农业规划更加合理
节水灌溉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当代科技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应用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对农田进行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明确本地区的农业发展路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1.3 有效推动灌溉技术的创新发展
农田灌溉在农业发展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灌溉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要综合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的实际,不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确保灌溉技术应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1]。
2国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节水灌溉工程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
国内部分农业区域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缺少资金支持,无法配置全套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果。部分区域设备相对齐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老化现象,未能及时更换,导致许多问题产生。
2.2 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布局不尽科学
部分地区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过度重视技术优势,前期投入较高但后期利用率较低,产生了设计与布局不适合的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农田突出缺陷。某些地区虽然拥有地势优势,但设计人员却忽略了农田的实际灌溉需要,仅凭经验进行设计,从而造成灌溉布局不尽科学合理[2]。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 常见节水灌溉技术
(1)微灌式节水技术
微喷灌技术是在喷灌技术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该种节水灌溉技术相对于喷灌技术效果更好,它能够保证喷灌的针对性和灌溉的有效性。他主要借助了低压管道或者管道尾部的特质灌水器,以比较适中的流量准确地将水分输送在农作物的根部附近。微喷灌技术相对于喷灌技术,不需要对水施加过大的压力,通过径流作用,能够将水分直接输入到农作物根系,避免了非种植区域的水分浪费,保证水资源供给的针对性。
(2)喷灌式节水技术
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利用自然水源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输送到田间,再通过喷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或水雾,均匀的洒落到农作物,达到灌溉的目的,适合透水性强的土壤。喷灌的主要方式有固定管道式、中心支轴式、半移动式、滚移式、大型平移式、纹盘式和喷灌机组式,工程实践中比较常见方式是固定管道式、滚移式和喷灌机组式。
其突出优点是:对地形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同时,喷灌还具有节约用水、少占耕地、节省劳力、保持水土、适应性强和提高产量的优点。但喷灌基础建设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较大[3]。
(3)井灌式节水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安装井灌式节水设备,充分利用地下水水源灌溉,技术关键在于打井工作,井灌式技术节约了运送水源到农田的时间,能够提供充足水源。井灌式特点可有效解决地下水位低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井灌位置设定在农田中间,根据情况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灌溉,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应用,缓解用水压力。
(4)渠道防渗灌溉技术
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各材料的防渗程度差异,合理的进行灌溉。此技术还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浆砌石块、混凝土衬砌、磨料衬砌。在传统的农田灌溉期间,将会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水资源利用率得不到有效控制,这样不仅会增加灌溉技术的发展压力,并且还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流失。针对灌溉渠道,对于其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资源利用率,更好的增强防渗透控制技术,并且还能够推动技术处理形式的不断改进与优化,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
3.2应用建议
(1)加强技术推广
为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对技术进行充分改良,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条件和灌溉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灌溉,同时针对灌溉技术要建立合适的管理制度,避免灌溉工作受到阻碍。农技部门负责推广技术,保证全体农民对灌溉技术准确理解,主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环保效益。农技站要重视对灌溉设备的维护管理,可定期安排维修人员巡回检修设备,保证设备整体质量,充分发挥灌溉技术的优势,达到理想的灌溉效果。另一方面农技站可组织农民展开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于技术的了解,从而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节水灌溉设计方案
地方有关部门对实施农田节水灌溉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科学规划,对当地地形地势、土壤环境、农田布局以及地质结构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综合性平面图,然后交由具备较强设计能力的部门进行针对性设计。通过优化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适宜灌溉方法,充分运用地区河网,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统一的电灌站,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管控,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
(3)完善灌溉管道
灌溉管道也是节水灌溉的设计难点,要将水源引入农田,需要科学合理的灌溉管道,保证节水灌溉技术的正常应用。要提前安装输送管道,保证水压充足,可有效减少水分消耗,使用更加精细的方式灌溉。根据地区水源分布,设计最佳运水路线,缩短水源运输距离,从而减少水源浪费。农业部门应实地考察,科学调配水源,制定科学的节水措施。
(4)建立节水灌溉的网络体系
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本地农田水利工程结合,利用有关软件、远程连接、供电系统以及物联网网络等构建出节水灌溉体系,配置整套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增强节水功能的同时提高节水效率。其次,细化系统网络,利用建设有关控制区、检测区以及采集区的方式,了解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利用监控系统及时传递农田墒情,运用智能技术远程操控节水灌溉体系。
(5)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当前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当中,要实现农业技术的经济化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以保证技术人员可以迅速掌握最新的灌溉技术,进而更新自我的节约用水思维模式。在农田灌溉技术发展期间,需不断增强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平,进而实现农田灌溉技术的更好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推动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高效运用,应针对当前存在问题,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养、运用先进技术、建构网络体系、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及质量,最终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晏得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技术材料,2018(4):210—211.
[2]霍云晶,安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16,(24):19-20.
[3]牛.简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的应用及发展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1):46-47.
[4]冉权敏.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