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 冯晓铭
[导读] 岩土工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工程项目是桩基的施工
          
         冯晓铭
         山东永固勘察施工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岩土工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工程项目是桩基的施工,桩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岩土工程整体的质量,但目前各施工部门的桩基施工作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岩土工程以及其他各类工程项目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通过对岩土工程中桩基施工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得出各类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针对相关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增加岩土工程中桩基施工的可靠性。
         关键字:岩土工程;桩基础;问题;措施
         1岩土工程相关要素特征
         (1)岩土不稳定性特征。岩土的稳定性较差,施工中施工人员将依据图纸对岩土进行处理,如此将影响岩土的性能。因而,企业应重视地质勘查工作,全面掌握岩土结构、岩土性质,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数据。正是由于岩土稳定性较差,因而岩土变化几率较高,因而相关企业应加强对岩土地质的检测,合理调整施工方案,以保证岩土工程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2)岩土工程具有隐蔽性特征。通常情况下,岩土工程建设在地面下方,且大多涉及地基处理、桩基处理等多项工程。工程建设完毕后,施工人员应依据相关标准掩埋这些工程,导致我们不能由地面了解岩土工程施工情况。由此可见,岩土工程具有隐蔽性这一特征。
         (3)岩土工程技术具有依赖性特征。岩土工程技术是由其他技术延展而来的,因此岩土工程技术十分依赖其他技术。例如: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使用广泛的高压喷射注浆法,其是基于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研发的。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可提升注浆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使用广泛的大吨位静压桩技术,其是基于液压技术研发的。
         2岩土工程桩基础分类
         在本阶段中使用的桩基础可分为以下类型:也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分类。
         (1)在负载下,根据平台的位置,它分为高内力平台桩基础和低内力平台桩基础。其中高内力桩基础主要用于桥梁及码头工程,低内力桩基础主要用于一般居住建设项目。
         (2)根据不同的轴承特性,它可以分为端轴承堆基础和摩擦桩基础。其中,端轴承基础通过松软的土壤层,并将载荷传递到坚硬的土壤层或岩石层。摩擦桩基础通过桩基础附近土壤的摩擦力来分散载荷,附近的桩端起到特定的支撑作用。
         (3)根据主体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加固木桩基础,石灰土桩基础,钢桩基础,木桩基础,碎石桩基础和混凝土桩基础,其中根据建设场地的条件不同,可以预先制成加固木桩基础或现场制成。钢桩基础承载力大,运输,连接方便,但造价高,主要用于大型工程中的钢管和翼型工字钢。木桩基础坚固耐用,可用于一般加固工程和临时建筑单位,但在干湿交替下容易腐蚀,很少使用,通常使用素混凝土桩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碎石桩基础和石灰土桩基础主要用于加固地基以压实土壤。
         (4)根据其他制造技术,它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墩基础和铸造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基础在生产线或建筑工地上预先制造,然后沉入土壤。钢筋混凝土铸造桩基础主要是在设计位置的基础上开孔,布置钢筋笼,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完成的。
         (5)根据桩的其他功能,它可以分为垂直压缩桩基础,抗拔桩基础,水平荷载桩基础和复合压力桩基础。
         (6)按照直径可分为三种类型:小直径,中直径和大直径。
         (7)根据桩的形状,它可以分为四边形桩基础和圆形桩基础。


         3岩土工程桩基施工需要避免的问题
         3.1桩基上部问题
         混凝土的品质能够致使桩基上部出现问题,根据施工环节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当混凝土浇筑在水下进行时,极易出现沉浆状况,同时也无法准确判定沉浆的具体厚度,如果桩体上部的混凝土强度过低,就会发生带泥问题,从而影响桩基施工品质。第二,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因为施工人员技能素养较低,在对护筒拆除时用力过大,致使桩基上部的混凝土出现问题。第三,在施工作业时,因风镐功率过高,在对柱头混凝土清除时,对周围混凝土造成影响,最终降低桩基施工的效果。
         3.2桩基中部问题
         在进行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在对套管拆除过程中力度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出现较大晃动,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品质。另外,由于导管不够严密,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时,使其里外气压出现压差,造成混凝浇筑导管堵塞,导致不能正常灌浆,严重甚至会导致断桩。
         3.3预制桩问题
         桩身以及桩顶部位出现断裂,是预制桩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最为普遍的基础桩施工方式就是击打法,一旦未按标准进行击打,那么就会使得预制桩在下沉时出现歪斜状况,尽管桩的尖部与土质并未产生变化,但由于灌入突然增速,就会出现反弹情况。在进行预制桩施工作业时,如果桩体遇到坚硬物,位置就会出现偏移,在长时间的锤击下,桩身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因此,这也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避免的问题。
         4保护岩土工程桩基施工的有效措施
         4.1选择合理的岩土勘察方法
         面对不同的岩土要采取不同的勘察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质岩土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勘测时要根据勘测地的岩土制定合适的勘测方法。目前,在进行正式的地质勘测前会有一些测绘工作作为基础,在完成了测绘工作之后才会进行正式的地质勘测,这样能对勘测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更进一步的采集勘测到的数据并能进行更好的分析。也能够对突发的问题做好准备,提高工作的效率。
         4.2合理应用桩基处理技术
         桩基础处理技术是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按照施工方式进行分类,桩基础工程主要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类型。灌注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易导致孔底沉渣,对于桩基的承载力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经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岩土工程师逐渐探索出了一种叫做灌注桩后压浆的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预制桩技术是提前预制混凝土桩,再通过大型设备将其压入岩土中,直接达到事先预定好的预应承载力。两种方式相比较,预制桩技术成本更加低廉,操作流程更加简单,对于桩基质量的控制也较容易,因此在岩土工程中使用的范围更广。
         4.3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是测量放线,在正式开始土地挖掘工作后,需要结合建筑施工中的现实状况准确定位,记录下桩基位置,设置控制桩。第二步是人工制孔,结束护壁作业后,需要把标高移动到井圈位置,随后按照标准施工要求进行二次挖孔。在该项施工活动中,需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比如按照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进行挖孔工作。在井内标注具体位置时,需要结合井口十字控制点进行操作,每隔一段都需要通过设置横杆的方法进行测量。第三步是制作钢筋笼和下井,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后需要进行复检,保证其规格形式满足实际工程建设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状况进行分析,通常会存在大量的塔吊施工。为此,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合理使用塔吊车进行施工,如此才能够提高施工速度。
         结束语:由以上论述我们可知桩基工程是基础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于整个在施工的质量直接挂钩。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要选择合理的岩土勘察方法,合理应用桩基处理技术,优化施工方案,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以保证桩基的质量。相关的技术人员也需要在施工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桩基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过程工艺流程监督管理,从多方面提高岩土工程桩基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庆年.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7):40+39.
         [2]连若含.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09.
         [3]雷勇,汪名友,杨旭辉,田龙裕,黄宏.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4):216.
         [4]宋军涛.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9):150-151+154.
         [5]朱鑫.浅谈岩土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J].江西建材,2016(08):103+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