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 石建林
[导读] 本文系统介绍了BIM应用技术系统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应用

         石建林
         石家庄市道桥管理处     050000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BIM应用技术系统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应用,介绍了BIM 的优点及建模要点,突出介绍了计算机与建设专业知识的关联关系及推广的必要性。
         关键词:BIM  建筑信息模型  工程设计 三维模型  工程电子档案

         BIM,是英文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写,翻译过来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既然是建筑信息,那么就包括已经形成的建筑信息和正在建设实施或正在进行建筑设计的信息。它是继CAD技术之后,在建设领域出现并使用的又一重要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项目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重要工具,是为后续工程建设、管理、维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持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一、传统的设计技术存在的缺点: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传统做法是:设计人员根据建设项目周边的已有建设项目的竣工资料,来完成本工程与邻近建设项目的工程对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全面了解邻近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两个或多个项目的结合部的对接情况,设计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翻阅邻近项目的大量图纸设计资料及竣工资料,以此作为本项目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及规划条件进行设计,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现错误或遗漏,不利于本建设项目推进,有可能给建设单位造成工程延期、成本增加等,影响投资效率。
         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图纸的深入理解,复原设计人员的设计想法,通过给现场技术工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把设计理念及设计目的落实到工程实体中去,实现设计人员的工程建设目的。施工交底内容较复杂,成功与否还要看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理解水平的高低,稍有偏差,就会出现错误,导致工程返工,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施工企业的效率提升。
二、BIM技术的优点及技术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城市基本就是若干个完整子系统工程组成的集合体,地面以上有高楼大厦,地下有管线纵横交错;地上是车流如梭,地下是地铁纵横捭阖、管廊密布。这就要求参与城市建设的各方也包括管理者要具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措施,这种措施或手段必须是先进、易于掌握、简单直观且必须符合实际的。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依靠计算机进行数据储存、展现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各项目进行建设管理,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协同工作软件将项目建设管理集中到统一的工作环境下,有效地对项目进行项目知识的创造、积累并加以分类、储存以供项目团队分享,作为项目推进发展、管理的数据管理基础,保证沟通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BIM技术应用系统在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如下优点:1、规划阶段:可以实现城市地形、周边建筑、地下现有管线地理信息系统(GIS)、规划布局、三维控制线、规划方案展示、及建设项目分析,可以通过建模生成智能三维模型,对设计进行初步分析,得到实时的三维可视化直观展现,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并可以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降低项目建设成本。2、设计阶段:实现场地分析、空间布局分析、标准断面设计、关键节点设计、管线布局协调、施工方案、主体模型深化、附属设施建模、内部管线冲突检查,在建模过程中,随时检查优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查看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并加以更正。3、施工阶段:实现现有管线冲突调整、施工图细化设计、施工方案模拟、预制加工、进度控制、工程量复核、设备与材料管理、竣工模型构建等。

在质量管理方面,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材料机械等基本生产要素进行管理,按照工程进行的不同阶段针对要素配备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程序,以达到集中统一管理的目的;在成本管理方面,对人员、材料、机械等要素消耗与建模关联,动态控制要素消耗指标在可控范围之内,若出现某一方面的超常消耗,则预警信息提醒处置,实时计算项目成本与产值、利润的关系,做到产值、成本、要素消耗与模型间的对映关系;在进度管理方面,根据任务分解,分级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按照不同阶段进行项目进度的信息化调整,找出相关影响因素,调整生产要素的配备,进行进度纠偏,并统计出与形象进度相一致的工程量、产值、要素消耗量等指标,量化反映工程进度;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利用合同模块进行合同信息录入,合同跟踪执行及价款结算等工作,使合同管理形成闭环管理。4、运维管理阶段:利用竣工模型察看运维系统运行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空间管理与分配是否合理、地下管线运行反馈信息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5、工程档案管理阶段:利用BIM技术先进的工作方式和高效直观的三维理念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力,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数据,进行数字建模,形成一套能体现工程实际的数据模型档案,进行优化,并库进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储存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以后其它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本项目的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数据支撑。设立统一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指挥体系,形成严格的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体系,解决由于在工程规划建设前期,所获得的资料不足,容易导致新建工程与已经形成的工程间的平面立体交叉冲突问题。加强城市建设资料的电子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充分运用BIM工程技术结合建设工程档案资料进行后续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减少设计变更,达到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这就要求作为工程建设主体的有关管理部门诸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住建、电信、电力、公用、民防、公安消防、抗震、水利防洪、绿化、环保、水电、国防、文物保护等单位紧密配合,除需要保密的工程外,责成项目建设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落实各自职责,及时完成项目的竣工资料移交工作,交由城建档案馆进行管理,形成系统的数据文件以指导后续规划设计,提高规划设计的精准度,减少工程间的不必要冲突。为此,需要整合行政资源,从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审批、设计审查、工程管理、安全监督检查等做起,建立起信息共享、协调互动、监管与查处联动的机制,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投资效率。BIM的应用,最终可实现进度可控、减少返工、减轻工作强度、保证质量、提高风险管控、实现运维可靠的建模信息生产、流动和管理,最终形成建设项目的数据资产,把各个建设项目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整个城市的BIM技术管理应用数据库系统,服务整个城市的项目建设及管理。                                                                                                                       
三、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的BIM技术实施借助的是计算机高效率运算、储存、BIM程序软件的高端兼容性及可视化三维展示功能,把工程技术人员从复杂的数理运算、数据表格中解放出来,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检查、三维展示、图纸会审的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竣工资料完善归档,在档案整理中运用BIM模型对资料进行完善,达到归档要求,以适应后续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要求,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服务,保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燕平.论Bl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20(01):165-166.
[2]张翔.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2):127-128.
[3]叶黄嘉.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水泥,2019(08):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