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张强
[导读]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张强
        身份证号:1302231990053026**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工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电力行业需要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发挥出真正效用,以此推动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发展。同时,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还可充分提高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让其在安全状态下稳步前进。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融合运用;改善措施
        引言
        着眼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领域是十分广大的,将电气自动化应用到电气工程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精准控制,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的发生,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
        1当前电气工程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1.1自动化水平低,操作不精确
        当前很多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推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没有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价值,相反的是电气工程在很多关键的岗位与生产环节都是采用人工控制的模式。但是相比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性与准确性,人工控制系统只能依靠人类的自然反应和基本的联系来下达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来进行电气工程的具体生产,但是人类的自然反应明显是存在缺陷与问题的,他们无法及时的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作出灵活的调整。所以在这些电气工程生产操作环节之间会存在明显的延迟与间隙,这就造成了电气工程中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明确的执行,从而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与机械生产设备的损耗,非常不利于电气工程生产的健康发展。
        1.2浪费现象严重,操作不智能
        这一点主要是当前的电气工程生产环节中各个环节在程序流程方面的安排与匹配不合理,无法使生产资源与生产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无法充分发挥生产资源与生产设备的效果。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人为操控使各个生产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衔接,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电气工程生产系统对相关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也无法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从而造成明显的损失。同时,电气工程的操作系统过于分散,无法做到操作指令的集中发布与综合评价。各个操作发布平台都处于不同的车间,他们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收集,使得电气工程中的操作指令与生产命令缺乏智能性,很容易与具体的生产情况相脱节,导致生产故障或是出现资源浪费、生产损耗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当下电气工程生产环节的可持续发展,无法有效的提升当下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2电气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的融合模式分析
        2.1电网调度中的融合应用
        电气工程中电网系统尤为重要,其运行流程也是较为复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对线路和系统全面检测与数据跟进等功能,所以将其渗透到电网系统中,不仅能够对系统整体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性了解,而且依据对系统数据的检测、跟进和调节,将发电、变电以及调度等工作进行协调性设定,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运用自身所拥有的局域网特点,将电网相关的发电站和调度室等进行信息共通,通过对电流流向的检测,实施电流引导,实现电网调度。而在电网系统运行中,以不可控因素和故障为基点,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够优化电网运行系统,同时对电力负载综合性评估,以满足电网系统安全和稳定性运行。
        2.2远程监控、集中管理中的融合应用
        电气工程当中所涉及项目和内容较多,操作流程具有一定复杂性,各个环节与流程的监控,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远程监控,能够规避这一缺陷,依靠全程电脑操控,将电气工程各个环节都进行远程监控与操控。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整体运行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电缆数量、节约相应的成本(如安装成本等),更好的强化组态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此外,远程监控还可以避免电缆长距离下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以及对系统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缩减复杂的操作流程,防控不可控因素,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但电气工程的复杂性和较大通信量,也给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远程监控带来了较大压力与挑战。目前,远程监控对信号不稳定方位难以实现良好把控,因此局限于系统较小、通信量小的电气工程。集中管理优于远程监控,是对监控系统进行的分级处理(或分支处理),不仅可以满足系统运行的多元化需求,确保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而且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成本,提高电气工程整体效率。
        2.3继电保护装置中的融合应用
        电气工程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电网系统的构建,而且要关注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定,以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率,规避系统故障引发的电网全面瘫痪情况。而继电保护装置也需要电气自动化的远程监控技术对电网系统进行动态性检测,精准检测设备和系统的参数和数据指标,并对不可控因素及风险因素给予综合评估。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面渗透,优化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结构,并辅助继电保护装置遭遇风险及时切断线路、发出警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4变电站中的融合应用
        变电站是电气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项目,能够对电压、配电电能等进行有效调节,具有优化电网系统、辅助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功能与作用。但是传统人工变电站操控中,人工检测和管理工作量较大,很难实现精准、实时监控。这就容易引发变电站故障,进而延伸到继电保护装置系统中,使电网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无法保障。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取代人工监控与操作,不仅能够做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而且能精准检测系统数据和信息参数,对故障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全面优化变电站结构和操作流程,实现电气工程成本的控制与效益的提升。
        3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改善措施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都需要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即使是新型科技也不例外。在未来,将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用于先进科技之中,有利于提高管理机制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到根据个人特点来进行电气工程配置,提高电力工作效率。事实上,促进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中,有利于提高电气工程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3.2加强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而发展起步较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更需要不断的改进。科技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技术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其价值。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远不如工业发展强国,只有加大投资力度,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在技术上面不断创新发展,针对现有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内容不断改进,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快速发展。
        3.3实现平台开放化、系统化
        一般情况下,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在特定的平台才能开展,可以说,技术平台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施至关重要。国外在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开放化和系统化,这就保证了电气设备在工程中能够发挥较高的效率。实现平台自动化,就需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监管体制,同时保证管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而帮助实现稳定的系统运行。
        结束语
        在未来,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向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电气自动化技术得以全面发展,电气工程也将会朝着自动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仍不够成熟,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大幅度改进。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人们深入探究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勇.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259-260.
        [2]杨晓玲.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融合技术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9,46(12):80-81,83.
        [3]高焕.在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5):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