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王新生
[导读]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要求明确施工对象以及施工规模
       
        王新生
        河南富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 458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要求明确施工对象以及施工规模,综合考虑施工企业以及施工区域实际情况,合理辨别建筑施工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现如今,我国建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建筑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的优势
        1.1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预算统计,并将整个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精准的计算与分析,有效确立建设防护方案与安全检查。由此安全管理可以依照相应的方案去实施,以此达到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保证了安全管理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给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非常大的技术性保障措施。
        1.2强化建筑施工协调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从前期设计阶段到后期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协调管理。在设计阶段,可以识别并解决潜在危害;在现场管理阶段,可以把现场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直接传输给技术工作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及时做出反应,有效控制安全管理,最大程度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1.3提高作业人员危险意识,规避风险
        许多技术是基于提高作业人员对潜在现场危害的安全意识为目的设计的。例如,VR技术可以通过提供类似于现实场景的案例帮助员工识别工作场所的危险,从而在现实实践中,使员工能及时识别并减少与施工任务和机器操作相关的工作场所危害。提高作业人员的危害意识,从而规避风险,这一点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1]。因为大多数技术是针对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因素,而无法完全消除在建设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此时,作业人员的危险意识和现场反应能力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近几十年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技术的形式和原理都大有不同,但其最终目的大多都是减少或规避危害,提高产品质量及施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机器人与自动化、穿戴式安全设备(WSDs)、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射频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多是通过管理控制或者工程控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发挥作用。管理控制一般是针对员工,例如,穿戴式安全设备(WSDs),将其安装在作业人员的身体、服装或配件上,起到监控其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评估其体力负荷及工作水平的作用,从而提高其施工安全性[2]。相对于管理控制,工程控制一般是针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潜在危害检查与识别,并生成预防措施,以消除设计阶段的危害或减轻施工过程的危害,如BIM技术,可以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进行危险识别并进行安全设计改进和安全规划,同时,通过建立模型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与计算,在项目实施中,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使相关人员可以及时依照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理解和应用。
        有调查显示,全球有超过60%的公司使用BIM和WSDs,这说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正在稳健发展,在整个建筑行业中有较大的潜力与前景。


3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效方法
        3.1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能起到约束现场施工行为和管理行为的作用,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切违规操作,排除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项目制定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时,首先应该将企业发展核心目标和方向融入到制度之中,以强化企业文化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影响作用,并以此协调和平衡两者关系,确保细化处理安全管理制度中各个方面的关系[3]。当然,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以身作则,将安全管理制度牢记于心,时刻在施工现场贯彻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潜移默化影响身边人,将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比如,在暴雨天气中,应该加强现场的防滑处理、排水处理和防风处理,预防滑落事故的发生;在夏季施工中,应该在钢管柱中设置通风设备,完善应急救援方案,缩短作业时间的同时增加人员数量。将防护网设置在隔层中,防止高层坠物对人员安全造成的威胁。临边防护应用于爬架之外的楼层,锚接预埋管和立管,确保框架和水平钢管的紧固性,并将安全网设置于栏杆内。对于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由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操作,严格遵照设备使用规范,完善设备保养维护制度,确保安全防护装置的有效性。
        3.2合理开展培训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安全隐患。而其中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也属于一个影响因素,使得诸多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施工现场。因此,为了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需要建筑工程企业重视员工安全培训,并借助多样化途径开展培训工作,以此引入多样化安全管理举措,使安全管理被落实到方方面面。当然,在实际安全培训工作中,需要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前期安全培训,并确保在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能够谨记安全守则,将施工行为控制在安全范围中,避免不安全施工对施工项目和人员造成的影响。
        3.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除了上诉两种施工安全管理举措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还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检查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汇报,从而时刻确保施工过程中任何行为都在可控范围之中,以此提升施工管理中的安全警惕性。当然,在具体检查过程中,需要监督人员开展多样化检查活动,借助活动形式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结合安全检查来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与安全需求。通过安全检查活动,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序开展,以此将危险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施工进度得以按照计划实行。
        3.4监督管理施工安全事故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复杂,建筑单位必须对现场安全事故加强监督管理。具体而言,可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整个施工环节加强检查,同时还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暴雨天气会对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较大影响,施工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天气变化情况,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4]。在实际施工中,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则应组织施工人员立即停工,同时还需对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巡视检查,确保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性能,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建筑安全管理必须切实贯彻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环节,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从施工人员出发,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从细节做起,加强施工现场监管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让安全意识深入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安全性,促进其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哇么仁增.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02):199-200.
[2]顾广明.研究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1):155.
[3]王明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156-157.
[4]张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居舍,2018(35):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