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丙挺
广州名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而且还能让施工效率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可以说这种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土木工程建筑建设的主要需求,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时候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要想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首先就需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建筑混凝土 结构 施工技术
引言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城市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还有很多地方有待人们进一步的改进,我们必须要了解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方法及条件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在施工开始以及过程当中最基本应该具备的几点要素。
1.混凝土结构简介及特点
混凝土是指将水泥、水、石、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匀实的搅拌,然后进行振捣密实成型并进行必要的养护硬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结构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符合人工材料,按照功能和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素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混凝土材料有着良好的可被运输能力,在运输过程中可以进行搅拌处理,到施工地点可以直接使用,节省一定的施工时间;其次,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很好,有着很长的使用寿命,耐腐蚀性较强,不容易受到非人为的破坏;再次,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很好,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使用需求;此外混凝土结构的原材料比较常见,价格比较便宜,生产成本较低,能够大量生产;最后,混凝土材料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很好,能够比较容易地与其他材料进行综合使用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硬度。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的强度不够
一般的混凝土在混合时的强度和在施工时候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一些影响,无论是在配比时掌握的分寸还是在浇筑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混凝土的强度都会或多或少受到相应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混凝土的配比中,每一种建筑工程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的混合,就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一些基本的要求没有到达标准时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因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导致了施工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得不偿失的。一般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检查其强度是否出现问题,以免未来建筑会出现问题。
2.2混凝土浇筑温差过大
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过高所引起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温度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有一个极限拉应力,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该极限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缝。因此,需要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但是,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外界的环境温度是无法准确控制的,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有效利用其它的材料来代替混凝土中的水泥使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内部温度,并且降低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
此外,在温度较高以及太阳天气,施工队应尽量避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即使由于工期很紧张,需要在高气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也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2.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不当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主要受到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浇筑后混凝土养护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现浇时,必须使用振捣器进行充分的振捣,并且一次浇筑下料厚度不易过厚,避免振捣不匀等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浇筑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浇水养护。这些施工工序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终凝后的强度。由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却往往对这些环节疏忽,片面讲施工进度,进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3.1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有效散发其内部热量的问题,与此同时其外部热量散发的速度相对较快,这时就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其产生拉应力,直接威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时要了解基础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观察其受水化热产生温度升降变化的特点、规律,从而准确把握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之间、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中心之间温度的变化规律,防止混凝土结构质量因温度变化产生不利影响。在测量混凝土温度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施工的实际需要,提出多套控制温度的方案,保证在实际控制温度的时候,可以有效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和表面温度差掌控25°C以下,同时在布置测温点的时候要结合基础底板的厚度、浇筑和振捣的方向,以此能够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温度变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
3.2提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当我们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添加剂,这样就可以帮助混凝土控制其自缩值,当然对于添加剂的材料和成分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要求质量好,同时也需要保证添加剂确实能够有效的帮助混凝土控制其抗裂的能力。一些技术人员虽然已经研究出来了一些增强混凝土抗裂能力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之前应该进行不断的实验,然后才能进行基本的调整,当实验成功以后才能到具体的施工现场进行指导操作。虽然过程麻烦一些,但是不仅保证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同时也可以保证的是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主要是浇筑楼体、基础底板、墙体。在浇筑建筑墙体的时候,需要现在底部建筑5cm的砂浆,浇筑的砂浆的成分要与墙体所用的混凝土相同,在均匀浇筑的时候,还要直接进行灌模,40cm为最佳浇筑高度。浇筑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可以选择整体浇筑、分段浇筑。在浇筑基础底板时,面对较厚的底板,会加大施工工作量,所以要充分考虑关于其散热问题,为了避免混凝土由于温度发生变化而出现裂缝问题,很多大体积浇筑工作都会在夜间进行,这样可以使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距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使混凝土的受力能力得到提升。而为了保证浇筑基础底板的连续性,还要注意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问题。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拥有运输方便和耐久性强等多种特点,可以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是在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还要具体掌握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温控和养护技术的应用要点,从而为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钟坚.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5).
[2]李双祥等.浅谈膨胀混凝土的工作机理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J].散装水泥,2010(02).
[3]周雅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