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于力
[导读]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房屋结构科学性、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
        于力
        身份证号码:45010319841030****  广西迎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30021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房屋结构科学性、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房屋建筑施工难度也随之提升,将抗震设计融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提升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加强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不仅可以缩小地震灾害的影响范围,减小财产损失和人员损失,还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现状,探索抗震设计的应用方法,为房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地震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对房屋结构冲击力大,容易破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危害房屋居住者的生命安全。从唐山大地震、5.12地震的危害来看,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非常必要,这也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房屋建设区域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影响了抗震设计的应用价值。因此,如何建立符合实际的抗震设计,如何提升房屋结构稳定性,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优化房屋建筑结构
        房屋结构是房屋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旦房屋结构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房屋建筑本身质量,还会危害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将抗震设计融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强化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升结构设计的综合性能,既可以保障房屋居住安全,又能优化建筑设计结构,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水平。
(二)有利于增强房屋抗震能力
        地震灾害破坏力强,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只有将抗震工作常态化管理,才能尽可能减小地震灾害的危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和5.12地震,人们对地震灾害有了深刻认识,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稳定性能也非常关注。因此,将抗震设计融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提升房屋的抗震级别,增强建筑的灾害抵御能力,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房屋建筑水平的发展。
二、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抗震设计缺乏针对性
   虽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人们已经意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将抗震设计融入了结构设计中,但是达到的抗震效果并不明显,无法发挥抗震设计的价值。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抗震设计与施工区域、房屋建筑实况契合度不足,导致抗震性能受限,房屋抗震效果自然也不佳。另一方面是抗震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局限,只会采用现有的抗震设计风格,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导致抗震设计过于僵化,房屋抗震性能也随之降低。
(二)抗震设计性能有待提升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房屋设计理念不断发展,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性能也随之提升。我国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去,但是其设计理念、设计技术仍然有待优化,与发达国家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房屋建筑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抗震设计的性能,实现“小震不影响结构、中震不危害结构整体性、大震不坍塌”的目标,成为抗震设计应用必须突破的问题。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注意点
(一)明确抗震设计的目标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与房屋结构完整性、稳定性息息相关,而抗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减缓地震波对房屋结构的冲击,确保房屋居住安全环境。根据调查显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建筑结构的规模、地震波波动方向和变化规律等等,只有全面掌握了各项影响因素,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抗震方案。

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从房屋结构关键部位入手,加强关键结构部位的抗震能力,协调非关键部位的抗震性能,利用非关键部位吸收地震波能力,减缓地震波对主结构的冲击和破坏,既可以达到抗震的效果,又能为后期建筑修复提供便利。换言之,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应用必须坚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的原则,落实各项抗震设计的注意点,才能提升抗震设计的科学性。
(二)做好建筑施工区域的调查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区域的地质条件、土壤结构、气候环境对房屋建筑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如果忽视这些最基础的因素,即便再好的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也无法保障房屋抵御地震的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前,设计人员必须做好调查工作,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土壤结构进行勘测,获取科学精准的数据,检测施工区域的常见地质问题,为后期抗震设计提供参照。在充分了解施工区域地质环境的前提下,优化房屋建筑整体结构,调整抗震设计的各项参数,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三)重视抗震设计的检验
        为了保障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抗震设计必须经过多次验证测试,直到达到预期的抗震效果,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工程。因此,根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完成抗震设计之后,可采用抗震模型试验、房屋抗震反应监测和房屋震波分析等方式,检验抗震设计的性能,确保抗震设计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的限制,大部分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检测设备单一,无法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地震模拟,因而无法完全确保检测精度和准确性,影响了抗震设计性能测试的质量。
四、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关键点
(一)遵循地震设防标准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必须严重遵循抗震设防标准,根据房屋建筑的具体情况,建立标准的抗震设计要求,确保抗震性能与房屋建筑结构的协调性。根据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抗震设防标准,合理调整抗震设计的参数数据,协调抗震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性。例如,对于甲类建筑而言,抗震作用必须高于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标准,即当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9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确保抗震设计的科学性,保障抗震设防的合理性,强化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优化地震防线设计
   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防线设计与房屋抗震性能紧密相连,做好地震防线设计有利于提升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换言之,在面对真实的地震灾害时,多一重地震防线,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就更优化,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因此,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采用多重抗震防线设计方法,从房屋建筑结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多角度出发,为房屋安全增设多层次的安全保护层。例如,除了房屋建筑抗震结构以外,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尤其是抗震关键部位的材料,尽量选用延展性好、抗变形的材料,对提升抗震效果非常有利。
(三)创新抗震设计技术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房屋抗震设计技术比较落后,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不断优化抗震设计方案和技术,才能提升房屋建筑整体的抗震效果。因此,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多参考一些设计案例,主动学习先进国家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案,再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优化抗震设计技术。例如,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其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技术水平较高,房屋设计理念也较为先进,因而设计人员可酌情参考日本房屋建筑设计,创建符合本地建筑抗震需求的设计方案,保障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融入抗震设计内容,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非常有利。通过分析抗震设计的必要性、问题点和注意点,明确了抗震设计的重点,总结出多项抗震设计应用策略,不仅确保了抗震设计的科学性,提升了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还优化了抗震设计技术,提高了房屋建筑施工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34):109-110.
[2]陈晶晶,王呈志.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4):66-67.
[3]张卓.浅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高新区,2018(11):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