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恩庆
肇东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局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也在稳步发展中,城市的公共设施不断增加,其中市政道路建设就是一项重要环节,市政道路建设为民众提供出行便利,节省了民众时间。但是道路建设的安全、质量和成本等因素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需要对市政道路进行综合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道路的作用,反映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影响道路建设工程的几个因素全面分析,得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综合管理;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施工涉及的范围广,包括路基建设、排水设施和沥青等环节,环境复杂多变,工程的周期长且技术也比较困难。市政道路建设反映了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因为复杂程度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质量低,不能够投入使用。施工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所以,需要采用综合管理的方式对道路进行合理规划统筹,解决因为施工质量问题,优化道路施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城市的建设。
一、质量管理
通过工程建设过程而形成的项目产品可以满足用户从事生产、生活所需功能及使用价值,即项目质量,为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需对其质量控制目标进行明确,并由此制定出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公共需求的质量规划[1]。此外,由于道路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所以其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具有较强的动态性。首先,需对质量控制目标进行明确,制定相关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计划不断地对控制对象进行检查、纠偏,以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其次,全面控制会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如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水平、建筑材料质量、施工环境等,尽可能地减少上述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最后,为保证质量,项目总工程师需在施工阶段到现场对各项作业的具体操作进行监督、指导,相关质量控制工程师或现场监理工程师需认真地填写质量检查表,质检数据可直接反馈工程质量,填写时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另外,施工过程中需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引进高先进的工艺流程、高标准的施工设备和操作流程,指导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序流程开展工作,并不断改进口身技艺。
二、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一定要对成本与工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处理,从而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令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在正式施工前,需对施工的环境、周期、所运用的技术等进行了解与掌握,此外还要根据气候变化做好工期延误的准备,做好延误工期的损失及工期增加所需要的费用预估。在确定了施工的总体方案后,对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大的工程技术进行专项讨论,制定分项工程方案,从而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实现成本最小化。为做好施工成本的控制,还需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核算系统,并定期运用核算系统对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各个环节的负责人相互讨论,共同商定合理的成本实施方案。成本核算不仅能够有效地分析成本资料,减少工程成本、不必要的成本,还能及时发现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客观分析成本的运行状况,从而令其成本控制意识得到加强[2]。成本审核后,需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评估与总结,以及时有效地将工程的成本控制情况反映出来。
尤其注意总结分析工程材料、机械、人工、管理等成本费用是否符合要求,明确在市政路桥施工成本控制中的重点与注意事项,从而不断地进行完善与改进。
三、安全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建筑本身的质量安全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前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管理,使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符合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确保道路在规定的年限内可以安全使用;因为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且具有多变性,所以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这些风险是无法通过人为消除的,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就会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3]。开始各个环节的施工前,应先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确定,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目标责任制和安全网络体系,针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事件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对其进行预防或处理,根据目标开展施工,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职责。此外,建筑单位还可利用工程的安全系统理论调查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影响因素及信息,通过定量分析与总结,明确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及性质。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目标和落实职责外,还需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方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为市政道路工程获得长期效益提供保障。
四、进度管理
不管是哪项建设工程,一般都会规定明确的工期周期,才能确保工程能够在那个时间内正常投入并使用。那么在市政道路施工阶段,需要对工程的施工进行进度管理,才能保证道路最终的施工结果在限制的施工周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通过相关验收后正常投入使用。第一,在双方确定了建设的道路工程签订合约后,根据合约中的条例来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计划,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对施工的监督。如果在施工过程因为某些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导致的延误施工工程,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施工结果的顺利完成,管理人员认真遵循施工计划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能按时完工[4]。第二,因为市政道路施工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工程施工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因为环境的影响出现施工问题,导致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能按时进行。比如一个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遭遇几天的大雨天气,那么施工的难度加大或是不能施工,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管,根据环境复杂的原因调整施工的周期,对其他的条件加以确认考虑,确保最后施工工程的顺利完工。第三,需要定期监测施工的进度,对相关的进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比较,确保对工程进度的熟悉程度,最终实现在规定的工期完工或减少施工周期。
五、结语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市政道路工程也成为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但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需要对道路工程进行综合管理才能优化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解决出现的质量管理、成本、安全和进度等问题,合理规划统筹施工的各个环节,保障施工工程的顺利完工,确保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也能提高城市市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元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综合管理方法[J].居舍,2020(02):145.
[2]苏毅.市政道路施工的综合管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6):176-177+179.
[3]袁艳梅,聂冬青,韩清果.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的综合管理方法[J].科技风,2019(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