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身份证:51052219820205****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公园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提出,人们对于城市道路人性化建设有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现实状况,从设计的基础出发,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水平,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的服务功能,提升公众出行舒适度。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作为承载公众出行的重要通道,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城市道路设计必须站在民众的角度,从人性化设计理念出发,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人性化设计以及美学设计,高度重视道路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道路施工建设管理以及完工管理,确保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有效实现,促使城市道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重点内容
1.1城市道路美学设计
在新时代下,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硬件服务设计,城市道路的美学设计也十分重要,城市道路美学设计可以在视觉上给道路试验者带来美的享受,给行人和车辆驾驶者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需要高度重视美学设计。
首先,应结合交通分析确定道路的宽度,建设整洁宽敞的城市道路;其次,把握好细节,从道路线性设计及横断面方面设计,充分彰显城市道路建设的美学设计,确保道路线型的流畅性;最后,要注意道路平面美学设计,在建设道路时充分结合道路两边的建筑特色以及绿化特点,针对不同道路景观主题,选择不同彩砖及图案,选取不同的植物搭配,并对箱体、井盖、桥隧等设施进行景观美化专项设计,增强街区的艺术氛围。
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人性化设计
1.2.1人行道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作为行人道路通行的基本方式以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主要载体,其高质量的人性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在人行道的设计当中,首先,要调查道路周围的人群密度,结合景观设计,保证人行道的最小有效通行宽度能满足需求,并在有过街需求的路段设计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方便行人的道路通行。
其次,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和安全性,有效发挥其使用功能。在人行道建设当中,应结合当地气候,尽量采用防滑透水砖铺砌,既有效避免行人摔倒,减少安全事故,又能为海绵城市设计提供足够的载体。雨水可以通过人行道透水模式,一部分水源下渗补充地下水,在减少人行道雨水淤积的同时,为路面周围植被生长提供充足水源环境;另一部分则保留在人行道的储水结构中,有效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最后,人行道设计应保障伤残人士的正确、安全使用。人行道中的盲道必须连续铺设,在有井盖,花池等障碍物时,应绕道铺设,保证行进盲道的通畅,在盲道起终点,转弯等地方应设计提示盲道,保证盲人的使用安全。在交叉路口,还应设在无障碍通道,方便儿童车,轮椅等安全过街。
1.2.2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当中,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造成了许多城市道路使用功能混乱,出现了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混合使用的情况,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大卡车等不同动力的车辆都行驶在同一条城市道路中,非机动车行驶速度相对于机动车来说较慢,常常给行人出行与机动车行驶带来交通出行困扰,也出现了许多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当中,必须在符合实际分析车辆情况后,建立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并根据调查数据结合道路红线宽度,合理选取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2块或者3块板的横断面结构,设计专门的非机动分隔带,既增强景观互动,又实现机、非隔离,保证了安全性。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人、非共板或者机、非共板的形式,非机动车道宜设置硬质隔离设施与其他车道进行分隔,人、非共板的情况,亦可采用不同颜色、材质的铺装进行区分。除此之外,在道路交叉口,还可以设置非机动车的交通指灯,引导车流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达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
1.2.3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
机动车道是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核心,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机动车数量庞大,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凸显,人们的出行时间大大延长,拥堵的环境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现体验。
因此,新时代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要求开始加强,在城市机动车道路的设计当中也更加注重机动车道的安全与舒适,同时在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中,车道的宽度可在调查车流量后,在拥堵路段可以采用压缩每条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方式,适当增加机动车道数,并严格禁止非机动车占道行驶。在车道宽度的计算当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波良可夫模型,合理计算车身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有效减少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方向盘发生偏离产生的摆动误差以及偏移的误差角,确定科学合理的横向安全距离值,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
1.3.1临时停车场人性化设计
当前,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猛增,原有停车场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机动车的需求,停车位紧缺造成城市机动车的乱停乱放,严重阻碍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特别是一些县城老旧改项目,因缺乏小区专用停车位,致使机动车肆意占用机动车道停放,使4车道变成2车道,2车道变成1车道,交通拥堵严重,当地交通部门反复治理收效甚微。因此,城市道路中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的设置已经是刻不容缓,在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的设计中,可以科学合理地在宽阔道路两旁设计临时停车位,分时段允许车辆停放;或者将道路改为单向行驶,在一侧增加临时停车位;车行道拥堵的道路,可以加强人行道的结构,在保证行人最小宽度的前提下,划分部分宽度作停车使用。
临时停车场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路段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有效缓解机动车的停车压力,确保道路交通顺畅。
1.3.2道路绿化及安全设施人性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尾气排放增多,城市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当中既要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还要充分利用道路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绿化空间应秉承“中间开敞,两侧渐高”的总体原则,对分车带,路侧绿带进行导向控制。分车带以通透为主,确保司机行驶时视野的开阔;人行道树池尺寸应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不易设置过小来保障通行宽度,一般可以采用设置树池篦子的方式,增加增加通行宽度。绿化的选取,应尊重当地习俗和气候,多选取常见易生长的植物。
除此之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也同样重要,如:在事故频发地段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增加司机的注意力;在拥堵路段隔离封闭人行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因此加强安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以人为主,可以更有效规范行人、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不合理出行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所以交通安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2.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质量安全
对于城市道路设计来说,保障道路的质量是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也是其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道路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开展其他的人性化设计方案。因此,城市道路的施工建设要秉持人性化理念,以保障人们的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施工。严格把控道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材料、设计方案、施工设备等等,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保证城市道路质量;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水平。
2.2科学管理
城市道路建设的完工只是完成了人性化道路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做好道路建成后的管理工作,才是真正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人性化建设目标。科学管理作为实现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保障,目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违规占用人行道以及占道摆摊成为普遍现象,人行道无法正常使用,造成了城市交通秩序的混乱。而科学的道路交通管理,可以发挥交通管理部门、城管部门的管理作用,规范机动车及非机动交通行为,避免出现占道停车现象,有效减少扰乱城市道路秩序的违规行为,保证道路空间以及道路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于道路人性化设计需求。
结语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想层面,更要结合现实,付诸行动,保证人性化设计落实到道路设计建设当中,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人性化设计与美学设计,实现道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道路施工建设及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加强完工后的持续性科学管理,真正保证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实现,提高城市交通出行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高志萍.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04):88.
[2]杨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探索浅析[J].四川水泥,2020(02):58.
[3]马拉莫,代科.基于人性化和智能化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与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1):206-207.
[4]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公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