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源环清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53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视度,进而达到提升生产生活质量,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由于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水土流失情况也各不相同。而水土流失会诱发各种自然灾害,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针对此,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塑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且极易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干预。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利用价值,推动工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改善公众生活质量。
1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的特点
1.1水土流失随建设场地转移而转移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不仅会改变自然流域的原始状态,还会迫使工程逐步从山区向平原地带转移。而这不仅会使水利工程无法利用山区的地理位置优势,还会导致平原地带的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恶化。另外,随着工程建设场地的转移,水土流失问题也会随之动向转移。
1.2水土流失区域和强度分布不均衡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大规模的开发设计、土地开挖以及土方回填等环节。而这些建设活动使得原本地表土层较薄、土质条件较为脆弱的河流区域更加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对于地表土层较厚,且土质条件良好的区域,小规模、轻微程度的工程建设并不会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但是各项工程建设活动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土壤结构,削弱土壤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1.3水土流失危害性持续增强
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不同,产生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会对建设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水利工程建设会不可避免的扰乱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制约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2.1水库枢纽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水库枢纽区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水库枢纽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是整体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环节。水库枢纽区的水土保持即通过开挖的方式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防治。例如,将开挖形成的石渣废土用于厂房建设场地平整、道路工程路基填筑以及桥梁工程路基填充夯实。绿化覆土可以用表层土来代替。表层土具有土质条件优良、有机物质含量高等优势特征。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多在坝体与山体的连接部位,以及发电厂房后侧边坡部位设置浆砌石作为截水排水设施。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在开挖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坡面上松散的碎石,以免在遇到强降雨天气状况下,碎石随地表径流滚落堆积。
2.2道路工程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道路边坡处
在道路边坡部位撒播草种,利用草木根系的固土作用,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固性。与此同时,沿山侧设置截水沟,在坡脚建造蓄水池,拦截并积蓄坡面径流,用于农业灌溉、水田蓄水以及林地灌溉等方面。由此,不仅可以增大水资源利用率,还能推动农林经济发展。
2)局部堆体边缘处
在库内正常水位以下的局部堆体边缘,使用浆砌石建造挡墙护坡,确保坡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固性。
3)道路外侧
在道路外侧种植行道树,一方面加大土壤渗透率,减小地表径流,另一方面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2.3施工临时设施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施工临时设施区场地初平后,根据场区地形地貌特征,设置排水沟和沉砂池。在施工接近尾声阶段,拆除临时设施,且积极做好绿化工作。
2.4移民安置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第一,表土剥离。使用推土机对表土剥离形成的土体实施集中堆放,使用草包对集中堆放的土体实施围护管理,以便遇到降雨天气土体随地表径流流失。通常情况下,多将表土剥离厚度控制在0.10—0.20米之间。
第二,临时排水沉沙。一般来说,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多设置在径流区边墙外侧。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多由砖混结构砌筑呈梯形断面形式。结合实际排水需求,确定断面结构尺寸。
第三,景观绿化。人员可种植乔木、灌木以及紫苜宿草展开绿化工作。这样既可以增强地表下渗能力,又可以减小地表径流,避免水土流失。
2.5料场防治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选择适宜的料场场址至关重要。料场建设需尽量减小占用施工以外的区域。在料场建设期间,必须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开展施工作业,提高施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建设活动对水土保持的影响程度。对于边坡开挖地段的施工,采取分台作业方式,达到增强边坡结构安全稳固性的作用。在料场建设完毕后,对料场防治区的施工质量实行检验,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后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加强对料场周边区域绿化植被的保护,维系生态系统平衡。
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治理策略
3.1客观认知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及时清理工程施工排放的弃土废渣和固体垃圾,切断污染源。其次,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第一时间拆除临时设施,破除硬化路面。如果施工前期对地表土壤实施了夯实加固处理,就有必要在施工结束后对土壤展开翻耕作业。一方面,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另一方面,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提供有利条件。栽植,对施工建设侵占的农田和植被加以恢复与抚育,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
3.2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能力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施工作业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述: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在土层的挖方区挖掘一条截水沟或排水渠,避免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可以通过加强回填区坡面整治的方式,控制水土流失。
3.3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点状和线状两类。为此,相关人员要全面且深入的对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予以研究,在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水土保持工作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防治手段。
例如,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功能属性不同,促进二者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标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效果。不仅如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结合施工场区的地质结构条件,制定完善且合理的植被养护方案,一方面,扩大地表植被覆盖面积,另一方面增强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水利工程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也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一旦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会干扰生态系统平衡,还会制约农牧经济发展,对用水安全构成威胁。针对此,有必要客观认知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力度,进而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创造理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分析[J].城镇建设,2019,000(003):106.
[2]胡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初探[J].电子乐园,2019(5):0371-0371.
[3]李兴华.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及治理措施[J].居舍,2019(04):173.
[4]富玉凤.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J].居舍,2019(10):188.
[5]陈巧云,袁华光,章龙飞,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J].工程技术研究,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