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赵红 马民杰 路秋兰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铁路工程建设与运营维护在工艺、建设材料以及方法方面越来越现代化,因此,对铁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越来越高。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铁路工程建设与运营维护在工艺、建设材料以及方法方面越来越现代化,因此,对铁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越来越高。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专业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巨大的动力与基础,还能够有效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完成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在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工学结合成为最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具有充分的优越性,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不论是在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与就业竞争力方面,还是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工作岗位这一层面都达到了最佳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行改革教学组织的重点模式,以达到高职教育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为铁路工程技术与建设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现代化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具有较强的优越性,此种教学模式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专业对口的培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建设与未来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工学结合教育方法受到高校教师的影响较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认知特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划上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改革教学组织模式的意识程度不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的高度培养,过多的延用传统固定的教学思维与教学习惯,使得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二)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充足,校企合作落实不到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在培养学生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行业精神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为更丰富的工作经验,还需要从实践过程中及时获取行业的最新技术手段与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展望。这就需要教师将“学工融合”、“知行并进”有效实施起来,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铁路行业的市场需求[1]。然而,现阶段的教师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的了解,合作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够全面、深入认识的僵局。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教育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工学合一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整合学校与企业的双重教育资源,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让学生能够在里应外合的教学模式下提升与锻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当前,对于校内外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的不足,缺乏准入标准与选聘机制标准,在工资待遇、专兼互动机制、培训力度等方面都不够完善,极大的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培养[2]。


        二、针对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改革教学组织的重要模式
        (一)高职教育采取工学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工作与学习交替而行,将传统的一年两个学期制度转变成为三个学期制度,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职业生涯为教学目标,紧跟企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职业标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够符合企业的专项岗位要求[3]。另外,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以工作过程时间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机会与经验积累,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基于此,学生通过实践与学习的有效结合,不断突破对专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参与性与创新性,注重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行业市场的发展。
        (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工学一体化
        通常情况下,高职教育的铁道工程技术教学模式是以校园文化为依据发展和提倡铁路企业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与职业精神,使学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适应铁路半军事化管理的职业特质,让学生在适应行业的生存环境能力与吃苦耐劳、攻坚克难职业精神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将企业文化、学生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教学规划与教学目标中,有效地让铁道工程技术的教学实现工学一体化,让学生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铁道工程建设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在锻炼与时间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
        想要实现铁路建设技术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就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多层维度的教师考核体系,打造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着重加强教师教学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与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多层维度考评体系,在扮演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指路人的前提上,还能够成为铁道建设行业的佼佼者,有效掌握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引领铁道技术的先进技术,整合与优化社会有效资源。
        (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多元化投资建设
        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铁道工程建设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同等重要[4]。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所从事行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开阔学生的眼界,为铁道工程建设技术行业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工学结合选择工作实践场地尤为重要,建设校企联合一体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高速铁路实训工区、高速铁路实训基地、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室等,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统一,有效缩短学生的社会工作适应时期。
        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务必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从铁路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行业特点出发,依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为出发点,对高职教育铁道工程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实现全方位的掌控,全面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为校企合作育人、就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铁道工程技术方面培养出更加合格的创新型、实用型高质量人才,促进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钟明,杨海华.“政行企校”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化工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化工,2020,47(09):225+242.
        [2]师利娟,刘明玺,邹星.探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4(08):66-67.
        [3]魏少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02):63-64+70.
        [4]贾润.对优化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4(01):9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