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车务段绥化站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使得货物种类及运输需求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铁路货物运输要从内部弥补不足,增强市场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不断开拓与新型产业的合作模式,优化自身的货物组成结构,实现铁路货物运输在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铁路货物;运输发展;优化对策
一、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我国铁路货运的特点
1.铁路货运的内部优势分析
目前的铁路运输特征符合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我国资源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深加工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所以需要能源材料等材料的跨越运输,而铁路运输的属性特点正好与之相吻合,既能满足运输需求,且经济性好,同时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小,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
2.铁路货运的内部劣势分析
现阶段铁路货运仓储及运输系统不完善,货运站设置较为分散,集装箱程度低,为未来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下高附加值产品大规模运输留下了隐患。传统的铁路货运中,与市场需求接轨较低,通常为客户适应铁路,自身市场意识不强,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商品,缺乏有针对的运输方案,流失了大量新型产业客户。
二、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策略分析
1.大宗货物运输策略
(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为主战场,推动国家关于“公转铁”等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加大公路治超、环保治污、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港口、热电厂、钢厂和大型物流园区完善专用线建设,将配套铁路专用线作为新建大型港口和工矿企业开通的必备条件。
(2)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大宗重载运输。进一步优化完善C80、C96等大轴重货车技术性能,提高车辆装载能力。统一主要发到区域间重点通道的机车牵引定数,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扩大大功率机车和大轴重货车运行范围,提高重载运输比例。扩大装车设备、翻车机等设备安装使用范围,提升专用线整列装车能力,提高设备装卸效率。
(3)大力发展契约运输服务,稳步扩大铁路市场份额。推进铁路局集团公司与大型煤炭和电力企业签署年度运量运能量价互保协议,并逐步向港口、钢厂等主要企业拓展,形成战略联盟利益共同体,尽可能降低市场需求波动对运力资源配置带来的影响,巩固铁路基础货源。优化跨局直达列车开行方案,组织直达班列集中开行,加强列车全程盯控力度,提高协议运输兑现率,稳步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
(4)加快大宗信息化建设,提升铁路物流服务品质。建立大宗物资市场监测体系,获取煤炭等主要品类产销、进出口信息,以及公路、海运等其他运输方式实时运价,定期发布煤炭等市场景气指数。依托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形成以煤炭交易服务为核心,融合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市场服务体系,推动煤炭业务由传统运输向供应链全程服务转型。
2.集装箱运输策略
(1)建设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结合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完善集装箱节点布局,扩大铁路集装箱运输辐射范围,打造“五纵六横”集装箱班列运输通道。强化港站“最后一公里”衔接,推进铁路与港航企业的堆场互用。做好内陆车站的集疏运道路配套,引入短驳汽车、物流公司等社会资源。鼓励铁路局集团公司在沿海沿江地区与港口、船公司合资组建多式联运基地,吸引社会企业投资铁路基础设施。
(2)优化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多式联运效率。推行“车随箱走”运输组织模式,在运量较大节点站、口岸、港口间组织开行集装箱直达班列和途中作业班列等多式联运系列产品,逐步提升集装箱班列和直达列车比重。探索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打造衔接紧密、转换顺畅的多式联运服务系统,推进多式联运深度融合。
(3)提升集装箱运输技术水平,研发集装箱新装备。统筹考虑企业自备箱和铁路箱供应,配置满足运输要求的集装箱专用车辆,开展“国际箱+内陆箱”“铁路箱+自备箱”并行的发展模式。加大新型冷藏箱、LNG罐箱以及适应货物特点的其他特种箱等新箱型的研制开发力度。大力发展20英尺35t敞顶箱,开展45英尺34t集装箱试运,鼓励内陆箱在欧亚大陆进行国际联运。
(4)积极拓展境内外还箱点,提供多种还箱服务。为解决铁路长期存在的“还箱难”问题,可加快境外还箱点和回程运输组织体系建设,探索在铁路货场拓展验箱、洗箱、修箱功能,为客户提供“单程使用、境外还箱”“往返使用、入境还箱”等用箱模式;扩大内外贸铁路箱下水运量,充分利用船公司海外堆场和运力资源,开展欧美等远洋业务。
(5)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信息交互共享。进一步促进铁路、港口、物流园区信息共享,实现铁路现车装卸车、货物在途、到达预确报以及港口装卸、货物堆存、船舶进出港、船期舱位预定等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强化物联网技术在多式联运业务中的应用,加快集装箱定位、跟踪、状态等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动态交换,提高集装箱调运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铁水联运信息交换接口标准体系,实现铁水联运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3.专业物流策略
(1)加快运输新装备研制,提升运输产品服务质量。借鉴社会物流企业成功经验,结合快运、冷链、商品汽车等专业特色物流产品运输需求,推进160km/h的快捷棚车、350km/h高铁快运动车组、集装箱专用平车和宽体集装箱、新型冷藏车、蓄冷箱等新型装备研制进度,提升运输产品服务质量。
(2)加快单元化新型冷链装备研发,完善单元化装备类型。为适应冷链物流市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大力发展便于多式联运和智能监控的单元化机械冷藏车、保温车,发展罐箱、干散货箱、冷藏箱和隔热保温箱。优化供电技术,发展新型供电模式,如使用机车直供电代替发电工作车,应用配置背包式柴油发电机的冷藏集装箱,研发集中发电箱取代集中发电车等。优先利用快运班列挂运冷藏集装箱,提高运送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3)全程延伸商品车服务链条,提升商品车物流市场份额。推广“库前移”服务模式,在“站到站”运输基础上,拓展城市配送、高端仓储等增值服务,提供商品汽车“取、装、运、卸、送”全程物流服务。依托铁路干线运输服务,加强与商品汽车生产厂家的战略合作,实施量价捆绑策略。积极发挥铁路营销组合策略,拓展零配件物流、汽车销售等增值服务,提升铁路商品车物流市场份额。
(4)加快铁路特种运输研究,探索大件运输市场。研究LNG铁路运输可行性及技术条件,开展运行试验。探索研究锂电池铁路运输,分析锂电池铁路运输需求和国内外运输情况,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标准,了解锂电池产品特点、分类、危险性等,探索锂电池铁路运输的可行性。
4.加快推进货运信息化与集装箱化
首先,要完善货运基础设备,更新现代化集装箱装备,不断引进新型的集装箱运输车,确保铁路货运集装箱化过程中基础设备满足需求。另外,对于货运集装箱应当建立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各集装箱的自身属性、使用状态、集装箱车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从而令使用者一目了然。同时要加强铁路与海运等运输方式的合作,加强两者之间系统数据的分享合作,借助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劣势,从而提升自身的运输市场份额,实现共赢,最终提升整体货运水平。
结束语
铁路在继续提升大宗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同时,可加强以商品车、电商快递、冷链生鲜等为代表的“白货”物流市场的服务供给能力,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全面推动铁路运输由生产组织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型发展,提高铁路货运作业效率、市场竞争力和业务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树乾.产业结构变动对货运需求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08.
[2]冯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货运需求的影响分析[J].铁道货运,2005,(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