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 71003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航空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阻碍了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航班的延误问题。航班延误一直给世界航空运输业到来了极大阻力,而我国的航班延误现象则更加突出,频次高、时间久、纠纷多、矛盾激烈。一方面,航班延误会影响乘客的计划,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另一方面,航班延误也会影响机场的正常运作,不能很好的利用我国的空域资源,给航空公司的声誉带来和巨额经济损失。可以说,航班延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乃至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所以,如何缓解航班的延误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造成航班延误的因素很多,包括天气、机务安全、终端飞行容量等20多种因素,这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都可能造成航班延误。而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例如天气及禁航,可见航班延误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航空运输发展的不同阶段航班延误的程度也会不同。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运输量的迅速增长,航班延误问题日益严重。航班延误不但影响游客的出行,而且会影响后续航班以及机场、空管指挥,由此导致的风险成本累积起来将是巨大的。航班延误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与有限的空域资源之间的矛盾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航空运输需求激增。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我国的交通系统中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航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项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但是随着航班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现有空域航班密度持续增大,导致民航的可用空域资源出现不足。基于此,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加大了对空中交通流量管制。
另一方面,空域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也加剧了航班延误问题色严重性。东部一些机场的流量已经严重饱和,西部机场的流量也开始增加。综上所述,快速增长的航空流量和不充足的可使用空域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民航航班正常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也是制约民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合理的规划空域,增大可利用的空域面积是解决航班延误问题的当务之急。
2.民航各个单位之间配合仍有问题
航空业包含了多个单位。一个航班往往涉及了包括运输、空管、机场、航油及航信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一个单位的延误就会导致整个航班的延误。2004年民航体制改革后,各单位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航空公司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管理。这次体制改革后,民航一分为四:航空公司归国资委系统管理,机场归地方政府管理,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归民航局管理,原民航公安由地方公安管理。民航是具有高度链条联动性的产业,环环相扣。改革后,一家分四家,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相互协调,这也成为航空运输的一大难题,并已成为航班延误的一大主因。此外,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部门有着不同的目标追求。航空公司和机场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空管部门的首要目标则是保证安全。因此,在缺乏协调机制和目标追求不同的情况下,航班运行效率大打折扣,航班延误在所难免。因此,要减少或避免航班延误的发生,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势在必行。
3.管制设备的相对不完善也会加剧航班延误
目前航空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管制设备的不完善。当前各个地方在管制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由于管制设备的差异、可提供的飞行动态监视信号可靠性的不同,导致我国的管制方式不统一。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流量较大的机场空域已经相继实施了雷达监控管制,但是西部等部分地区还是实施程序管制。且随着西部航班流量的增加,低效的程序管制方式难以维持住民航的正常运行。同时,不同的管制方式也会有不同的间隔标准,也加剧管制单位之间的协调困难。
4.天气也是影像航班延误的一大因素
在天气方面,由于我国疆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雷暴、风切变等恶劣天气现象也时常发生,严重阻碍了航班平稳运行。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航管必须指挥飞机上下高度层或者绕飞来避开恶劣天气所造成的危害。同时,有时天气过于恶劣,会使航班不能按时起飞降落,甚至出现返航、迫降等危险情况。如此种种都会加大空中交通管制的压力。
影响航班延误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航班延误也不是不足轻重的小事,已成为行业性公共问题,当引起人们十分的重视。为了更好的缓解航班延误问题,国家需要积极改变航空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航空公司加强管理,提升航班准点率,特别是提升航空公司应急处理能力与处理航班延误的科学水平。科学的处理航班延误,理清航班延误的真正原因。针对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航班延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