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赵祥进
[导读] 摘要: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邹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利用,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可提升城市对于各类环境变化情况的应对能力。因此,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作用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不断地进入城市。人、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多问题,随着城市扩大,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使得城市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发展也使得流域的天然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状况被急剧改变,从而改变了流域的自然水文循环过程。近年来,人们只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生态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城市循环利用体系,同时可以更好地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的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又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满足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原则
        2.1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城市是居民在一定地理区域、气候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中所规划建设的可进行工作、生活的空间,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不同,对于水资源规划的要求也有一定区别。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中,通过对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可保证海绵城市理念的合理性。
        2.2经济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即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联系城市的经济水平,避免过分追求高科技而忽视城市的实际经济水平。并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严格控制建设费用,以保证规划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2.3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原则
        就目前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趋势而言,生态问题是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应科学界定城市边界。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应该保护河流等水生态敏感区?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自然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生态一起开发和实施,实现雨水自蓄、自渗、自净的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保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把生态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且水资源与这一概念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这里的安全不仅指保护水资源,还指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安全,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提高人们对潜在安全危害的认识,增强防火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是海绵城市规划的要求。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式及提升措施
        3.1地面铺装
        我国地面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硬质铺装,并且面积非常大。所以,可以凭借透水式的铺装来达成雨水的储存。

在实际的操纵过程中,要利用渗水性能比较优良的水泥混凝土来开展路面的铺装工作,利用渗水的沥青混凝土铺装来替换以往的普通沥青路面。而对于一部分生态型的小路,可以利用渗透材料(例如渗水砖,碎石以及鹅卵石等)来开展铺装工作。而从停车场的角度而言,可以将以往的混凝土变更成嵌草砖。与此同时,在小路的两侧还可以设立一部分渗水管道,尽最大幅度的降低地面支流的数目,进而保证雨水可以渗透到地下并开展储存工作。
        3.2道路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道路工程至关重要,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保证道路规划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采用路面渗透以及道路绿化设计方式,提升城市道路对于水资源的储存能力。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对于道路绿化带,可采用下凹式设计方式,提升绿化带对于雨水资源的截留能力以及下渗能力,保证地下水位合理性。另外,通过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理念,还能够提升道路工程清洁率,避免雨水长时间停留在路面,进而对路面质量造成损害。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如果水源水质不达标,或者有污染问题,应采取有效的规划措施,将水排出至污水管道,避免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提升路面下渗能力,选择透水性比较好的路面施工材料,建设透水率较高的路面结构,促进雨水入渗。
        3.3点面结合,循序渐进
        城市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要在现有基础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提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更加科学、更加生态化的城市发展目标。为使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规划工作逐步融合,可以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的形式有步骤地推进和实施。依据城市现有的生态条件和基础设施,选择不同类别的试点先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再点面结合地加以推广和实施,可为海绵城市理论落地提供更可靠的保障,避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巨大消耗。
        3.4绿地规划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充分尊重自然,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对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解决雨水滞留的问题。在绿地规划建设中,提升绿地广场对于滞留雨水的吸收和存储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两种措施:①在绿地规划建设中,绿地标高应适当低于周边地势,在强降雨天气,雨水能够顺地面流入至绿地环境中,充分吸收滞留雨水,对水资源进行高效收集以及循环利用。②在绿地建设中,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大透水式铺装面积,提升绿地对于雨水的吸收能力。
        3.5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建设对于解决城市水源困境,洪涝灾害的避免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其可以协助城市更好的解决随时改变的生态环境。所以,可以经过在基本工作较为优良的城市地区,及时设立海绵城市建设的试验地点,进而高效的促使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的试点工程中,要充足分析自身的情况,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的工艺方法,在城市小路,公园绿地等建设过程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发展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是一致的。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应该兼顾城市经济和自然生态效益,在对城市规划的时候就需要切于实际。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实际分析,既要保证城市的用水,也要提高城市对于雨水的处理能力,同时,要保护好城市的生态。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与生态城市规划相结合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马腾.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建议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62.
        [2]汪素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82-83.
        [3]杨建兵.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1):10.
        [4]范超.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的应用与探索[J].居舍,2018(36):87.
        [5]范晓艳.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